1.小学生审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小学生审美及对审美影响的因素,一直是当下小学美术老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不受人们意志转移的或客观或主观存在的。审美则是人们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构成的一种独特的结构,它是人脑知、情、意心理系统中存储的关于客体美的图式、样式或格式。由此可见,审美 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1.1审美的概念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审美则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做出评判的一个过程。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审美心理就是人们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构成的一种独特的结构,它是人脑知、情、意心理系统中储存的关于客体美的图式、式样或格式。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而审美心理学是“研究主体审美、创美时的心理现象及这种现象的本质、特征及规律的科学。”
1.2小学生审美的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开始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上文娱活动的日益增多,审美的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审美意识虽然尚未真正形成,但却以某种朦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是感性的,在色彩方面只对鲜明的颜色感兴趣。在造型方面,低年级小学生对物象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轮廓上,很少从结构方面考虑。
高年级小学生由于对一定的文化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和适应,他们开始关注绘画作品中运用的形式技巧和表现色彩,对绘画的风格逐渐有所领会,对抽象的绘画产生一定的兴趣,开始接受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高年级的小学生己有区分审美性和非审美性图像的判别和复制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本身还是粗浅的,比如高年级小学生把一些图像评价为色彩斑驳、细节繁多的图像。他们束缚于写实,并以此来判断艺术品的优劣,如认为摄影优于绘画。因此他们很难接受抽象的作品或艺术家对不存在的事物的描绘。
多数小学生这时的绘画作品己经能够有意识地表达思想感情,并从其中获得审美感受,他们己经开始有了一定的审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但这个时候的小学生审美能力不够的,尽管他们想要绘画出现实中的物体,但由于他们的绘画技术不够,所以他们所画的与现实中的物体并不相像,有时看起来是抽象的,但事实上,他们画的并不是抽象画,而是由于绘画技能不行,不能达到写实的效果,而使人们误认为他们是在画抽象画。他们还不能够较好地欣赏艺术家较高深的创作的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是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经验来感知、欣赏和表现美,还不能够理解高深的艺术语言和抽象的艺术。
1.3影响小学生审美的因素
经调查分析表明,影响小学生审美因素的概括来说可有:受学生认知基础、认知技能影响的经验因素,受年龄、性格、兴趣等方面影响的心理因素和生活的外部环境影响的社会因素。
1.3.1经验因素
经验是人们从个人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审美经验通常又被称为“审美趣”、“趣能力”、“趣判断”、“审美判断”等。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感受、知觉审美对象(自然、艺术作品和其他人类审美产品)时所产生的愉快的心理体验,是人的内在心理生活与审美对象(其表面形态及深刻内蕴)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审美经验永远也不可能离开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特征,而总是在直接感受审美对象的外形、色彩、线条和质地等过程中完成的。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往往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