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创作背景
民国初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国在科学上的发展严重滞后于西方国家。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碍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引入中国,也延缓了遗传学等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遗传学进入中国后,国内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遗传学的文章发表于各类期刊,同时也陆续翻译了一些国外名著向国人介绍孟德尔遗传原理及机制以及摩尔根的连锁遗传。1922年,正值孟德尔诞生100周年,国内涌现出大批纪念孟德尔的文章,上海《时事新报》使用了多达八个版面刊登了“曼德尔百年纪念专号”;《东方杂志》出版了纪念孟德尔与高斯顿的文章“两个遗传学家的百年纪念”;《民铎杂志》发表了“进化论专号”,刊登了孟德尔的照片并集中介绍了孟德尔的学说及在学术上的成就[2.1]。周建人在《曼德尔的教训》中提到,“孟德尔学说重新流布到科学界,使达尔文以后的新世纪开始了”[3]。
中国早期遗传学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将生物纳入教育体系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1923年民国政府颁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自然课程纲要》,这篇纲要基本可以认作为中国真正意义上最早的生物学课程标准[4],纲要中将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与遗传定律设为必修课程。这样一来,符合我国国情的遗传学教材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1923年出版的《遗传学》可谓是应运而生,恰逢其时。
2.2 主要内容
民国初期,生物学教科书大多以外文教材或外文译本为主,为更适应中国国情,我国学者开始尝试参照国外教科书自行编撰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教材,内容大多以国外的遗传学专著或国外学者发表的研究论文作为参考,《遗传学》也是如此。作者交代“本篇所用参考书另列表于后篇”并说明“名词翻译容有未尝率皆附以英文”。参考文献及重要杂志共9篇,分别为:
遗传杂志Journal of Heredity,by American Genetic Association
裴葛二氏植物改良学Bailey and Gilbert's Plant Breeding
元始论Herbert E. Walter's Genetics
曼代尔遗传之机体论The Mechanism of Mendelian Heredity by Morgan Sturtevant Muller and Bridges
遗传及发育中之细胞论Edmund B. Wilson's the Cells i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生物学Needham's Biology
动物改良学Davenport's Animal Breeding
裴氏植物改良学L. H. Bailey's Plant Breeding
天演论严复译
编者李积新曾在美国留学,因此参考书籍中大多来源于美国,并且所引用的文献都比较新,反映了遗传学当时的最新进展,都是二十世纪初遗传学的经典著作[5]。教材首页印有孟德尔照片,并对孟德尔生平作了简要的介绍。这对推动现代遗传学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全书共分10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遗传学的由来及研究内容,为整篇教材定下基调,旨在向读者介绍“遗传与歧异”、“有形之机体与遗传之程式”;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细胞的形态、结构、生殖细胞繁殖方式以及有丝分裂中染色质的性状分离与连锁;第三章由纯种与杂种引入,揭示染色质中显性与隐性性状,并将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分为一性遗传、二性遗传及多性遗传进行详细论述,表明孟德尔遗传定律在揭示多种性状遗传中仍适用,同时还在章末附上了性质遗传计算表;第四章至第六章介绍了歧异(变异)与突变,第五章详细论述了盖尔顿氏歧异计算法,为中国学者自行探究实验提供统计方法;第七章为后天性质遗传,通过历来学者对于后天性质是否能够遗传的不同观点,制定猜想后得出结论,并列举实例证明后天性质不遗传;第八章为雌雄推考,提出了新孟德尔学说,引入X染色质的概念,提出雌雄染色质一为相同一为不同;第九章则涉及到了人种改良与动植物改良;最后一个章节为附说,介绍了植物人工交配的方法。教材共配图41幅,整篇教材由孟德尔遗传定律贯穿始终,既网罗了当时最新的遗传理论,也联系中国实际讨论了中表联姻之害与雌雄推考。不仅向中国人民传播了西方遗传学,同时还介绍了遗传实验及统计方法,为后世中国的遗传学发展提供了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