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研究的背景
纵观历史,世界船舶工业的转移趋势为:从先行工业化国家向后起工业化国家,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国家向成本低的国家。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具有良好的造船业工业基础、低劳动力成本、国家的扶持等综合优势。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地增强,具备了发展船舶工业所必需的资金、技术等要素,从而加速了世界造船中心向我国的转移进程。
船舶工业具有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等特征,在之前,中国既拥有素质高、成本低的劳动力资源,又拥有较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的资金、技术条件,同时国内外船舶市场需求强劲,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当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我国造船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并引入生产设计的概念。从2003年开始,世界航运市场持续火爆,供不应求,我国船舶订单量在这段世界飞速增长。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大萧条,航运市场瞬间跌入低谷,船舶需求锐减,船价回落,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船舶企业陷入困境。我国造船业存在着中高端船舶生产设计经验不足,生产设计配套的辅助软件相对落后,管理效率低,建造质量低,材料利用率低,建造周期长等问题。世界船舶市场受到冲击,至今为止都还未完全恢复。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后,船舶行业积极应对,通过研究日韩船舶企业的发展过程,并且根据当代世界船舶行情,开始探索产业升级。 减少低附加值船舶(如散货船)的建造比例,加大对化学品船、工程类船舶、LPG类船舶等高附加值船舶的研发投入和建造比例。从分段制造模式向分道制造模式过渡。积极调整船舶企业组织结构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当今船舶市场的需求。从依靠各个方面的专家进行生产、设计、管理到注重培养具有全局观念、管理技能和协调能力,具有多种作业的技能的人才,这样可以打破分工种作业对效率提高的限制。努力推进设计、工艺、管理一体化、壳舾涂一体化。03年至今,我国船舶行业经历了许多波折,从飞速发展到坠入低谷,之后艰难前行。我国虽然早已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但前景不容乐观。
2015年,我国船舶完工量虽然还是世界第一,但是新船订单量已经出现很严重的下滑。相比之下,韩国、日本订单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韩国订单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日本则增加了约30%。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造船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今年一季度,在国际航运市场低位反弹的带动下论文网,我国新船承接量有所增长,但手持船舶订单、船舶工业总产值、企业经济效益仍在下滑。业内人士强调,目前船舶工业尚未走出低谷,随着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集中爆发,行业将进入实质性调整阶段。
虽然新船订单量数据引人注目,但仍不能改变目前新船市场低迷的现实。近十年来,全球造船产能快速扩张,航运市场过剩运力持续累积,但受投机、政策等因素轮番刺激,市场调整被一再推迟。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航运市场在近几年的萎靡使得船舶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另一组数据则更印证出船舶工业尚未走出低谷。一季度,我国造船完工83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超过10%;3月底,船舶企业手持船舶订单12000多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7%,比2015年底下降超过2%;1至3月,船舶行业94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约950亿元,同比下降1.3%。企业经济效益方面,1至3月,94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660亿元,同比下降3.5%;利润总额4.3亿元,同比下降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