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式中,c表示钝感剂浓度(g/m3),t表示扩散时间(s),x表示扩散距离(m),D表示扩散系数(m2/s),k表示经验常数。Grank给出了上述方程的一般解:
,式中,s表示药粒表面钝感剂的浓度(g/m3)。由该表达式可以看出,钝感剂浓度分布应为指数曲线,但这与实际观察到的低分子钝感剂阶梯状浓度分布曲线是有明显区别的。因此,D.A.Winkler认为经典Fick扩散定律不能用来描述低分子钝感剂的扩散。
钝感剂扩散机理的深入研究,为钝感剂的选择打开了思路。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子设计,可以针对不同的发射药体系选择合适的钝感剂,不仅省去了摸索试验的过程,而且简单有效、安全可靠。
1.2.3 钝感工艺
钝感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吸附渗透[20],目前主要包括两种钝感工艺方法:干法钝感和湿法钝感。
干法钝感工艺是在转鼓式钝感机中完成的。传统的发射药钝感工艺[21]过程为:将烘干的发射药放入钝感机中(工房温度25℃~30℃),然后开动钝感机运转一段时间,分批喷入一部分钝感液(钝感剂溶液),然后运转一定时间,出料,在某设定的温度进行驱溶得到样品。
王琼林[22]等在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中发表的高能钝感发射药技术中,利用干法钝感将聚合物喷涂到发射药表面,该制备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制得的发射药燃烧渐增性强,点火性能好,能量高,装药示压效率高。
湿法钝感工艺主要是在水相中将钝感剂分散成悬浮液或乳液,然后加入待钝感的发射药,通过机械搅拌使钝感剂吸附渗透,然后取出钝感药烘干。文献[23]报道国外有如下的湿法工艺:(1)在水相内用高聚物乳液浸泡渗透钝感双基药;(2)在水相中用小分子钝感剂搅拌吸收方法钝感小粒药;(3)直接用中定剂溶液浸泡对三基药进行钝感。
王琼林等[24]在水相中加入一定量的聚酯钝感剂,在带有搅拌和温度控制装置的反应釜中进行钝感处理发射药,取出湿发射药,在常温下晾干,再移入水浴烘箱烘干,结束后晾至常温,从而制备钝感发射药。
1.2.4 钝感效果表征
钝感发射药制备出来以后,需要获知钝感效果和长期贮存的稳定性,这需要对其进行表征,即钝感后发射药的燃烧性能及其相应的弹道性能,这也是发射药钝感的目的所在。
密闭爆发器试验(亦称“定容燃烧试验”)[25]能够测定发射药燃烧性能的重要示性数,这些示性数与火炮、弹丸的有关参数一起构成火炮装药内弹道计算的初始条件。传统的评定方法一般是用密闭爆发器试验值或导出值来表征发射药的定容燃烧情况。
贺晓军等[26]针对密闭爆发器试验传统的处理方法分析钝感发射药的局限性,提出了适用于钝感发射药和混合装药的定容燃烧性能评定方法,并对该评定方法的适用性做了讨论。但该方法也引入了一些不确定的变量,而且分析过程比较烦琐,没有得到推广运用。
张丽华等[27]由密闭爆发器实验数据分析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渐增性,提出一种利用密闭爆发器实验数据描述发射药能量释放规律的数学物理模型,可以用来定量地判断发射药燃烧的渐增性强弱。
1.2.5 钝感剂的检测
自从应用钝感发射药以来,人们对发射药中钝感剂渗透浓度的检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早期人们对钝感剂的检测是用同位素法,首先将14C加入钝感剂,钝感剂带着14C向药里渗透,然后用闪烁计进行测定。
李理,张玉荣[28]等人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某新型发射药中钝感剂含量与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钝感剂在贮存过程含量下降会影响其在发射药中的含量分布,还发现钝感剂在该发射药中的分布呈二次曲线关系,外层含量明显高于内层含量。
- 上一篇:高效重金属螯合捕集剂的制备研究
- 下一篇:基于外切酶反应和氧化石墨烯荧光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
-
-
-
-
-
-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