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水率
在堆肥过程中,按照重量计,最利于微生物分解的含水率为40%-65%的含水率[4,5]。水分则会超过70%,分解速度也会随之明显降低;而水分低于40%则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导致有机物难以分解[3]
(2)有机质含量
研究数据表明,在堆肥中有机物含量约为20%-80%之间最为合适[2]。如果有机质的含量过低,那么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会无法维持堆肥是所需要的温度,从而使得堆肥肥效降低;但如果有机质含量过高,那么就会影响到通风供氧,从而产生厌氧和发臭[10]
(3)通风
在堆肥过程中,通风也有很大的作用,通风一般来说有三个作用。第一个是供氧,好氧微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有氧,所以供氧量很是重要。供氧量是直接影响到微生物活动的强烈程度和有机物降解速度以及堆肥物的粒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个作用是调节温度,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堆肥有一定的影响,而通风就是控制堆肥温度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个作用就是促进水分的散失,而这个一般是应运于污泥堆肥过程中。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通风办法主要有主动通风和被动通风两种。主要有利用斗式装载机、动力铲或者其他翻堆机设备;向堆体内插入带孔的通风管或者是借助高压风机强制通风和自然通风[9]。(4) pH
一般微生物适宜生长中性或者弱碱性的环境中 (pH值在6.5-8.0),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堆肥处理遇到困难[12]。整个堆肥过程中,pH值随着时间和温度变化而变化。在一般情况下,堆肥过程中的pH有足够的缓冲能力,使pH稳定在可以保证有机质分解的酸碱水平[11]。
(5)温度
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有着不容小视的作用。整个堆肥阶段会有不同的温度阶段。在堆肥初期,经过中温菌的l-2天的作用,堆肥温度便能达到50-60℃ [6]。之后在高温下,堆肥只要5-6 天即可达到无害化。过低的温度过低会延长堆肥达到腐熟的时间,温度过高则会(>70℃)对堆肥微生物产生有害的影响[9]。
(6) C/N
C/N对于堆肥过程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最利于快速堆肥的初始的C/N为(20-40 ): 1 [10]。如果C/N过低,那么可供消耗的碳素就会不足,氮素养料相对过剩,那么氮就会转变成氨氮而挥发到空气中去,因而导致氮元素大量损失而降低肥效[10]。但如果堆料的C/N过高,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发展会受到限制,有机物分解速度就会比较慢,发酵过程就会比较长。
1.4 氨气恶臭危害
氨为无色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气,相对分子质量17.03,密度0.593 g/cm3。标准状态下,质量为0.77妙,容积为1.316 ml/mg。熔点77.7℃,沸点-33.4℃,自燃温度651℃。当氨浓度达到15.7-21.49%时,可发生爆炸。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水溶液呈碱性。
恶臭污染是世界七大环境公害之一,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将NH3列入首要恶臭污染物,于此同时NH3是酸雨的重要影响因素。畜禽粪便的固体堆放和堆肥中的氮素以氨气的形式挥发而大量发生氮流失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有机肥的养分价值,导致大量资源浪费,而且NH3作为主要臭气之一,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氨气作为一种典型的恶臭污染组分不仅会危害周围的环境,而且还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可能会影响到人的黏膜,或是可能会引起结膜或黏膜充血、水肿坏死性支气管炎、肺出血和炎症等,氨气被吸入人体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人体可出现流 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和心肌损伤等。据观察。空气中若含有0.1%氨气就会迅速引起头疼晕眩等症状,吸入大量氨气会造成昏迷或死亡。长期接触氨气,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挥发到大气中的氨还会引起酸雨,过量流失的氨会进一步造成地表水和土壤的超营养化,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最敏感的是水生生态系统,直接的表现就是水生生物物种减少。氨气气体会产生严重的腐蚀效应,对机器设备、工厂建筑等造成破坏,引起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