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艺术风格的形成都有其发展、演变、成熟的过程,当然文氏小楷也不例外。以下分析文徵明小楷的书法渊源。
1.1 师法赵孟頫
文徵明可谓书法史中继赵孟頫之后集众家之大成者。他一生精勤不苟,遍习晋唐宋元各代经典书作,在明代堪称博学多师的典范。正如沈尹默言:“书虽小道,前贤为之,亦必博学多师,盖能尽窥众家之妙,始有成于一己之功。明代书家用力最勤,下笔不苟者,断当推此老(文徵明)也。昔何元朗论书,谓自衡山出,⋯⋯乃知自赵集贤后,集书家之大成者,衡山也。余人皆不逮远甚,此语甚也。"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文徵明一生书法风格变化很大,在文徵明50岁之前,所学字体涉及的范围很广,此时的小楷主要师法智永,并广泛的学习宋、元诸家。他早期对钟繇的《荐季直表》花了不少功夫,后来又努力学习赵孟頫的小楷,还学习欧阳询、颜真卿等。
在宋元诸家中,文徵明对赵孟頫的小楷颇为喜欢。从文徵明传世的书法题跋来看,题赵孟頫的作品就有《赵松雪洛神赋》《汲黯传》《楷书大学》《天冠山诗》《赵雪松四帖》《题赵魏公二帖》等十种,从此可见文徵明对赵孟頫小楷的喜爱。赵孟頫的小楷“于古人之书,无所不学",“实有欧、褚笔意"。其法度谨严,一丝不苟,既得王羲之《乐毅论》之风韵,又具欧、褚之筋力,严密规整,挺峻方正,融合众美,出之自然。 这与文徵明在书法上求法求美、求精求逸的追求相吻合。虽然文徵明继承了赵孟頫崇尚古法,但是并没有直接师法钟王,而是从赵孟頫扩展到元代的其他书家,由近及远,由浅到深。
1.2 广泛取法二王为代表的书家
有人认为文徵明学习书法从元人入手,继而研习二王,中得心源,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初访元之康里 、赵孟頫.....即悟笔意,遂悉弃去。”有人认为文徵明的小楷风格完全是对二王小楷的追随,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附录中说:“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文徵明的次子文嘉在跋《文徵明四体千字文》中也说:”......小楷则本于《黄庭》《乐毅》而温纯典雅,自成一家......”从中可看出文徵明取法二王是毋庸置疑的。但笔者认为文氏小楷不是完全取法二王,在学习二王的同时,他还学习欧阳询及唐代其他书家,如梁嗽云:“衡山小楷,初年学欧,力趋劲健,而板滞之气,未能尽脱。" 或以为“征明中期小楷,多取欧阳率更法,结束紧密,不能达到“宽绰有余"之境界,岂能便称合作。是又知欧体终不可以促而为小楷法也。" 纵观文徵明小楷,出仕前后书法风格有很大的差异,明代丰坊在《书决》中说文徵明:“五十之后,因书诰敕,颇兼时体,渐尚整齐。 ” 特别54岁进京为官翰林院待诏一职后,为了工作需要,取法欧阳询比较多,小楷更趋于工整。在他辞官回家后,小楷的风格逐渐有所改变,字里行间透露出二王的笔意,就像其子文嘉在《先君行略》中说道的那样,此时文徵明的小楷“始亦规摹宋元之撰,既悟笔意,遂悉弃去,专法晋唐,其小楷虽自《黄庭》《乐毅》中来,而温纯精绝,虞(世南)褚(遂良)而下弗不论也。” 因而此时的文氏小楷已经日渐探索到自精工细作的基础上日渐摸索出自己的风格。
文徵明自从乞归之后,专心研究晋唐书法,在汲取欧阳询率更书法的精髓后又极力参入王羲之的笔意,有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赵孟頫的韵。由于文徵明小楷取法广泛,所以晚年小楷难以辨别是临仿谁家,他汲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在杨梦衮《岱宗小稿》中说:“文衡山书,当时及珍之,近声价渐减。” 说者曰:“子昂学右军,征仲学子昂,愈传愈失真。”今右军帖具在,子昂何曾分毫似右军?征仲何曾分毫似子昂? 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