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热衷于参禅,得意时参禅,失意时参禅;闲居在家参禅,官宦生涯中也参禅;日常生活参禅,书画诗文等艺术活动也参禅参禅成为董其昌生活的重要内容。几乎无时不禅,无事不禅。我们要应该清楚的是董其昌虽然热衷参禅,但他并不是参的佛禅的“空”,而是老庄的“淡”,尽管两者有想通处,或者说董其昌参的禅理其实质是老庄的“淡”的思想。他只是借助禅悟的思维方式。我们从他的艺术思想,艺术实践及近半个世纪的仕宦过程中人生抉择可以参透这一点。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作为杰出的书画家,在书法与山水这两个领域可谓造诣精湛,探索董其昌对帖学的重视和深远的理解;也获利在他的山水画里对墨法,水法运用的独到心得。众所周知,他的绘画成就之一便是在笔墨的形式表现上大大的丰富发展了文人山水的审美追求,把中国画状物手段的笔墨提升到绘画内容审美本身的高度。这是中国画笔墨本体语言发展中很了不起的一个高度。翻阅有关董氏的书画理论,其中对用墨的强调随处可见,《画禅室随笔》:“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 《画旨》:“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破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 “李成惜墨如金,王洽泼墨沈成画。” “荆浩云:‘吴道子画山水,项容有墨而无笔。’见落笔蹊径而少自然;有墨无笔者,去斧凿而多变态。”“古人云:‘有笔有墨’。谈起笔墨两个字,许多人都不知道,画岂有无比墨者。古人云:‘石分三面’。这句话说笔也就是墨,可参之。” 《书月赋诗》中有禅家云参活句不参死句。作书笔法,墨法,只有晋唐书家的真迹都具备这些。学习书法的人可以从这些真迹中悟出他们的用笔和用墨的方法,然后再临摹古帖。从董氏温润可亲的书法墨迹中,可以感受到他将绘画经验中极为精妙的墨法,水法在书法中的运用。董其昌在作书画作品时所用的墨多以是现研的墨来书画,并且在研墨方面极为讲究,做到精熟,然后再略微加点清水,书画时所蘸的墨多是蘸浮在砚的最上层的纯墨,所以每次端详审视他的墨迹,都是相当细腻,干净通透,在墨淡的地方能透露出纸纹。
董其昌在书法中的用墨还体现在了他对淡墨的纯熟控制,就像前面说强调的,“淡”不仅仅是行为上的墨气感受以及结体形态的审美得取,而他更多的是在审美境界里的审美意向,在米芾《蜀素帖》卷尾行书中题跋,枯润温厚,用渴墨来表现润墨的功力足以令我们称叹。
3 董其昌用墨“清淡精神”文献综述
《明史·文苑传》中有说董其昌开始以米芾作为学习对象,后来自己独立为一派。名声大到全世界都知道,登门拜访邀请的人天天都有,尺素短札,流出市面,大家当成宝贝那样争着购买。清朝时,由于康熙钟爱他的书法,士大夫于是争先恐后临摹董其昌的书法,于是形成了一种学董的风气。有墨处必定有笔,有笔处也有墨。书法创作中的用墨也就是墨法,一直以来被书家们所重视。古人有“用墨皆取墨,尤浓墨似漆”之说。然而,画法字法,本在笔,形成于墨,那么墨法在书法中尤为关键。董其昌为了完善他所追求的淡远意境,除了在用笔,结字,章法外有自己独特的领域,在用墨上也一反常人之观念。从他的书法中可以看到其用墨清润,晚年喜用渴笔,,但不枯燥,即枯中有润,有“干裂秋风,润含秋雨”之韵。其书笔韵清逸,精华蕴藉,苍而弥秀,枯而愈縈。像这种用笔用墨的功夫,不是用笔老练精湛的,是达不到如此的境界的。他喜用淡墨,也擅长用渴笔,在墨法的运用上强调“淡趣”,一者出于淡远的审美境界,与其以“淡雅”为宗的书法美学追求一致;二是因为他本身是画家,本擅长用墨。董其昌的书法则表现出了淡雅的艺术境界。浓墨表现出厚重雄浑,淡墨表现出阴柔之美。董其昌把淡墨用于自己的书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