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本文的写作思路、目的与意义
对于《“刷字”研究》的写作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方面是对于“刷字”的历史、与米芾学书历程的关系、历代对“刷子”观的认识作一整理,以期为后三章的写作作一铺垫。并且,本文亦从语言学的角度,通过训诂的方式对“刷”字和与其相关的“勒“排“描”做了相关的阐述,以期全面的了解其意。透过“刷字”书法术语的了解,对后代其他的相关书论的学习能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期许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第二部分就是对“刷字”所反映出来的三个基本观点分别进行研究。本文的写作材料大都基于米芾的书论文献为基础,适当借鉴今人的相关论述,做出阐释。(关于“刷字”的文献记载在附录中已列出,可资参考)
这种小视角的选题,有利于对问题的深究,能够有所深入,但是小视角写作切不可脱离大视野,在立论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大环境中去思考、把握。所以“刷字”不仅仅就其本身而言,于米芾之思想、生平、经历、后人之论述、宋代之文化社会环境等等都应思考联系。
关于禅宗和训诂两者在意识形态上的相斥,本文力尽相互园合。一种是说不清楚,一种是说的清楚,“刷字”是应该说清楚呢?还是不应该说清楚呢过?也许这正是“刷字”的有趣之处,是对米芾智慧的嗟叹。也许这正是对我们技法学习提供了一种学习思路,在混元之间方能求得变化,正是中国美学的“无上心法”,有無之间、含混之间才是真美的体现,后代之批评观念无不如此,“真水无香”亦是这般滋。
1 米芾与 “刷字”说
1.1 米芾与“刷字”说之提出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去幼主恭帝的政权,建立了宋朝。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从而终止了中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乱,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宋太祖为了避免出现隋唐以来军权被争夺的局面,避免出现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便采取了重内轻外和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这也为后来宋王朝内忧外患的格局埋下了伏笔。凡事都有两面性,政治上虽然落魄,但却迎来了文化上的繁荣。这也为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米芾就是成长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孕育了一代艺术大师。
米芾(1051--1109)①,初名黻,字元章,号火正后人、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襄阳(今湖北襄樊)人。迁居丹徒(今江苏镇江)。米芾其人究竟如何,其思想和性格怎样,据《宋史》记载:
“米芾,字元章,吴人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上其子友仁所作《楚山清晓图》,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卒,年四十九。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王安石尝摘其诗句书扇上,苏轼亦喜誉之。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譎异。时有可传笑者。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尝奉召仿《黄庭》小楷作周兴嗣《千字韵语》。又入宣和殿观禁内所藏,人以为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