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因素
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因素其实有许多,但总体而言可以归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影响因素是:环境与制度因素,其中制度因素对城市化虽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不合理制度的存在对城市化进程将产生有较大的阻碍作用,而符合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制度将有利于城市化的顺利推进。但是,环境因素与城市化的发展二者联系密切,此处的“环境”指广义上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伴随着城市的高工资以及比农村优越的医疗、教育条件以及便利的交通、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来到城市,因此这些环境因素是推动城市化不可或缺的条件;第二大类影响因素则表现为人类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因素。
(5) 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和原则
城镇化的发展规律有以下四条:规律一: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在于产业的支撑;规律二: 城镇化发展的前提是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规律三: 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规律四: 城镇化发展的基石是人才。而城镇化的发展原则有以下五条:原则一: 城镇化发展必须实行速度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原则二: 城镇化发展必须要注重资源节约;原则三: 必须要坚持城镇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的原则;原则四: 城镇化发展必须注重科教的力量,坚持科教先行的原则;原则五: 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来促进城镇化发展。[1]
(6)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特征
中国现阶段城镇化的情况和特征是,第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非常快;第二,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城镇化水平呈现东部城镇化水平高而西部城镇化水平低的分布特征,且城镇化率的提高幅度差异明显,中度城镇化的地区最高;第三,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 增长速度很快;第四,大都市圈的发展迅速。[2]
国内关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
城镇化是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重大的综合性问题,涉及到国民经济如何协调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涉及到我国资源环境合理利用与长远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快速前进的新局面,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近1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却有些“急速”,出现了人口城镇化率虚高、水土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破坏等问题。
姚士谋、陆大道等学者在研究中认为:我国城市化过度发展已经带来了五大问题:第一,我国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大于人口城镇化速度,特别是我国许多超大城市(城区200万人口以上)和特大城市(城区100万人口以上)不断地盲目扩展,郊区城镇化无序发展;第二,就业问题难以解决,城乡差别在扩大,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失业人员在增加,带来很多社会安全问题;第三,城市人口增加过快,私人小汽车快速增长,交通阻塞;第四,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市政设施质量与住房一时难以解决,加大了社会成本与环境成本;第五,城乡关系不协调,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对于弱势群体缺乏一定的公平性。[3]而学者辜胜阻、杨威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城市政府过度依赖“土地红利”,“土地财政”使过高地价推高房价,城市房地产形成高度“泡沫”态势;城镇化过度依赖超级城市、特大城市而不是大都市圈,人口过度集中于特大城市;过多的非家庭式城乡人口迁移;过高的半城镇化和城市间恶性的GDP 硬实力竞争等多种问题。[1]薛君考察了在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情况下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凸现问题。粮食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在我国新的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加强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科学选择和确立粮食安全战略尤为必要和紧迫。[2]在新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学者刘鸿渊、陈怡男研究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他们认为:当今现实条件下,低成本城镇化所带来的系统性积累风险、城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失衡、大中小城市发展的非协调性、缺乏统一的城乡一体化战略等都是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