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光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鹅掌楸实验群体内个体的雄性繁殖适合度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群体中,鹅掌楸雄性繁殖适合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变幅为0%~10.9%。鹅掌楸的性选择倾向在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母本LS和BM性选择倾向明显,均倾向于种内交配,其种内交配比率分别为85.7%和94.1%,而母本HS和LYS性选择倾向不明显。鹅掌楸雄性繁殖适合度随交配距离的不同而变化,82%的有效花粉来自于35m区域内的亲本,其累积雄性繁殖适合度为51.4%。交配距离、性选择倾向在鹅掌楸个体的雄性繁殖适合度中扮演重要角色[10]。 论文网
文献总结
鹅掌楸文献量在造林学、林木育种学及森林生物学两个方面较多,说明造林学 、林木育种学及森林生物学是鹅掌楸研究的重点[11]。近年来物理、化学、生物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为鹅掌楸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如1984年开展了鹅掌楸属中美种间杂交种的同功酶论证研究;1990年进行了鹅掌楸有效成份含量的测定;1995年运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鹅掌楸药材的鉴别 ;1992~1997年应用电子显微镜对 鹅掌楸雄配子体、柱头毛的发育及花粉发育、败育过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花粉、绒毡层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 ;I993年、2000年分别报道了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初步探讨鹅掌楸,杂交鹅掌楸的快速繁殖方法 ;1998年首次在自然居群中用RAPD标记方法对鹅掌楸花粉流进行初步探讨 ;2000年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北美鹅掌楸与鹅掌楸种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1999年就鹅掌楸等四种药用植物化学成份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报道 。
这些不断呈现出的新的研究方向 ,虽然尚未形成研究的主流 ,但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
综上所述 ,自1979年以来鹅掌楸文献量虽有波动。但从总体看,仍呈上升趋 ,说明目前鹅掌楸研究处于持续深入发展阶段。鹅掌楸文献主要来源于期刊 ,其中以林业科技期刊为主 ,同时又分散在相关学科的期刊中。这是鹅掌楸研究向深度、广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以造林学、林木育种学及森林生物学为主的研究是 目前鹅掌楸研究的主要动向。而鹅掌楸研究中物理、化学 、生物学等的新成就 、新技术的渗入,必将推动鹅掌楸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