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1900年,美国财务学者托马斯·乌都洛在他撰写的《铁道财务报表分析》一书提到,在西方国家,在十九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银行家要确保其债权和利益,尽可能避免贷款风险,已开始要求需要进行贷款的企业提交其盈利能力分析报告,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强弱与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关,所以银行在发放贷款以前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看该企业是否能够如期还款。42306
1911年,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根据成本计量标准的数量和实际发生量的比较结果,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这是通过成本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绩效。 论文网
1950年,杰克逊·马丁德尔提出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有关于管理能力好坏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就包括了对收益状况的评价指标。同期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 德鲁克通过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八项指标,其中也包括了获利能力指标,还有与之相关的管理者的业绩等。在之后的一二十年里大多学者开始探索用其他指标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1971年,麦尔尼斯对30家企业进行分析,重点调查其财务绩效系统并进行数据整合,从而发现投资报酬率是当时企业使用最频繁的财务指标,而这一指标也与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1984年,梅尔斯对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在吸收权衡理论、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融资优序理论,即在公司存在资金不足时首先考虑内部融资,其次是利用无或低风险的债务融资,最后使用股权融资的方式。1985年,斯迈洛克认为利润率和市场结构是相互影响,所以他就以美国2700家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市场份额和银行利润率有正相关关系。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开始企业结构的调整以提高其效益,而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成为了当时结构调整的重要方法之一。1992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提出了6项指标,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该6项指标是从企业生产产品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从未形成一套体系。这六项指标分别为:产品销售率、资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净产值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管的方式已随之改变。1995年,我国财政部根据有关规定,发布了一套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体系。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指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
在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方面,2000年,冯根福、吴林江和刘世彦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证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内部融资是企业的首选目标,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由于缺乏股权融资的机会,因此我们不得不借用大量的短期债务来解决资金需求。同年,洪锡熙和沈艺峰运用公司的净利润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探究,得出企业若有强的盈利能力,则表明该企业的外债所占比例会比较大。2004年,范从来和叶宗伟两人进行了另外一项实证研究,通过研究与企业绩效相关的指标来分析盈利水平与债务融资方面的管理,最终得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股票上市公司加大债务融资虽然能促进公司的业绩,但作用是非常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