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能接收的光波长为380nm到780nm,在此范围内对入射光进行选择。外界光谱的不同,人感受到的颜色也会不同,因此人眼不但能分辨出亮暗的变化,还能够体会到色彩的不同。人眼中有三种细胞可以感光,大家所了解的是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锥状细胞主要在亮度水平大于3cd/m²时起作用,由此产生明视觉;而杆状细胞在亮度水平小于0.001 cd/m²的情况下起作用,故此亮度水平下属于暗视觉。1924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定义了基于人眼对各种波长的光灵敏度即光谱光视效率函数。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V(λ),最大值为555nm,暗视觉光谱效率函数V’(λ),其最大值在507nm处。第三种感光细胞是用来对人体褪黑素抑制产生作用的,用来调节人体的生物周期。在一些照明较暗的情况下,例如道路或住宅区内,可以使用色温较高的光源,这样在相同的明视觉照度条件下,可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照度,达到相同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可以节能。较高的色温可以使人的神经比较兴奋,保证安全。
活动图像的帧率至少在15fps时,人眼才有图像连续的感觉,活动图像帧率在25fps时,人眼感受不到闪烁感。人眼对于亮度突变不能马上相应,而要有一个过渡时间,这种人眼对亮度改变反应滞后的性质为视觉惰性。当一定强度的光突然作用于视网膜时,不能再瞬间形成稳定的主观亮度感觉,而有一个短暂的过渡过程。随后作用时间的增长,主观亮度感觉由小到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降低到正常值。
1.2 光污染的产生和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照明设备。美丽的夜景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夜生活,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学习、娱乐和休息带来不好的影响,损害人们感知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们不舒适感和损害健康的各种光,其可能对人体生理和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它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以及彩光污染。但医学上却认为,光污染集中于波长为100nm到1mm之间的辐射光,即红外、可见光和紫外的危害。
对人影响较大的光辐射方式主要包括射线、照度以及光源闪烁。自然光没有闪烁效应,虽然有灰度的变化但变化速率非常慢。而荧光灯可能是引起偏头痛的重要原因,其存在一直持续地影响人眼和视觉神经。因此,长期使用荧光灯,不仅会使眼睛疲劳,甚至可能引发偏头疼。光源的强度过强也会对人眼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激光光线会使眼底细胞被烧伤。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只要在黑暗的环境中激素才能正常分泌;如果长期难以见到黑夜,不仅影响睡眠,而且会扰乱激素分泌,使免疫力下降;长时间处于人造光源环境中,会严重影响人的生物钟,使生理周期紊乱。
具体影响包括:[1].大型照明设备的光线会对周围居民的睡眠产生影响,使人睡不着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第二天工作效率 [2].灯光的闪烁会引起人们的烦躁和不舒适,影响正常的生活 [3].照明设备的眩光效应,可能导致人体感知能力的下降甚至丧失正常视觉,高亮度也会降低交通信号的可见性,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 [4].灯具的闪烁效应会降低驾驶员的视觉功能 [5].城市中的夜光灯会对天文观测造成影响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由于光线辐射穿透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受到辐射影响的主要是皮肤以及眼睛,主要症状为光照性角膜炎、视网膜损伤以及皮肤的烧伤和红斑甚至皮肤癌。慢性影响包括白内障的形成,皮肤老化加快以及视网膜的损坏。当波长范围处于视网膜敏感范围内(400~1400nm),辐射亮度可以用来判断辐射是否对视网膜产生影响,危害有多大。而红外线的大规模应用也带来了红外线污染。人体的视网膜非常容易被红外辐射所伤害,红外光谱属于视网膜的危险光谱区。近红外的辐射会被晶状体吸收,当波长大于1400nm时,角膜和房水基本吸收了所有的入射光,从而引起晶体温度的升高。而晶状体细胞的再生速度很慢,一天照射的伤害可能几年内都无法复原。紫外辐射也称为紫外线,波长范围为100~400nm,按波长也可以分为长波、中波和短波三种。紫外线的能量和波长成反比。除了阳光中的紫外线,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工光源具有紫外辐射。紫外辐射像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长期没有紫外线的照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由于磷钙和维生素D的缺失而导致的儿童佝偻病的产生,可通过适当照射紫外线缓解症状。有害部分主要对皮肤和眼睛产生影响。辐射可能引发光致结膜炎。过度紫外辐射可引起水泡和皮肤的受损,从而扩散到全身,类似烧伤。紫外辐射也可能引发皮肤癌变,产生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