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海区。辽宁大连、长兴岛、河北北戴河、山东青岛、烟台、江苏连云港、浙江南麂、象山、福建平潭、厦门、广东海门、汕尾、香港等地区。南方人工育苗养殖技术趋于成熟,北方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育苗效果不理想。 它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广温(22℃为最适温度)、广盐(23‰-35.5‰)、广分布。离水存活时间长,投资少,收益大,是一种优良贝类,非常适合人工高密养殖[2]。
形态特征:
菲律宾蛤仔贝壳呈长卵圆形。壳顶稍突出,于背缘靠前方微向前弯曲。放射肋细密,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韧带长,突出。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与栖息底质有关。贝壳内面呈肉红色或淡灰色,从壳顶到腹面有2条或3条颜色较浅的色带[2]。
价格:5~6元/500g
图1 菲律宾蛤仔(3月28号拍摄于常州市凌家塘水产市场)
3.2.2 青蛤
学名:青蛤
拉丁名:Cyclina sinensis
俗名:铁蛤 黑格 牛眼蛤 圆蛤
生活习性:
青蛤属于埋栖型贝类,埋栖深度随个体大小、季节和滩面底质而异。小个体埋栖深度较浅,大个体埋栖深度深;夏季青蛤埋栖较浅,冬季较深;栖息在细粉沙底质的青蛤比在沙质、泥质埋栖深。成年青蛤的移动方式是利用斧足伸缩爬行,而幼蛤是将外套腔内积存的海水迅速排出,贝壳快速闭合使自己腔内充气,从而减轻自己的体重,随着潮水流动。青蛤属于广温广盐型贝类,最适生长温度为15~30℃。主要以硅藻为食。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摄食越多,青蛤自身的新陈代谢就越旺盛。
分布及养殖:
青蛤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东南亚以及琉球群岛一带。我国主要分布在南北沿海,它们大多生活在中潮区和低高潮区的泥沙滩中,多在有淡水流入的河口附近[3]。
青蛤的养殖应该在风浪较小、地势平坦、无污染,不受洪水影响的海区。泥沙量应选择在30%左右的泥沙质滩涂中,从而使青蛤有丰富的饵料[4]。
形态特征:
青蛤壳面极凸出,宽度较大,贝壳近圆形。壳顶突出,尖端弯向前方。韧带黄褐色,不突出壳面。生长纹明显,无放射肋。贝壳内面边缘具整齐的小齿,靠近背缘的小齿稀而大。左右两壳各具主齿3枚。
价格:9元/500g
图2 青蛤 (3月28号拍摄于常州市凌家塘水产市场)
3.2.3波纹巴非蛤
学名:波纹巴非蛤
拉丁名:Paphia unduiata
俗名:花甲、油蛤、花蚶、花甲螺
生活习性:
波纹巴非蛤栖息在低于潮水线0.5m以下至10m水深的软泥地质或泥沙底质中,生活在0~40cm的穴中,冬季较深,夏季较浅。个体大的栖息深度比个体小的深。波纹巴非蛤的最适生存温度为20~28℃,最适宜的盐度范围是24~36‰,pH范围是6.0~9.0。一般情况下,波纹巴非蛤的耐受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
分布及养殖:
波纹巴非蛤在世界的分布地区有:日本、南韩、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阿拉伯东部、澳大利亚、波斯湾和红海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地区有广东沿海、福建、雷州半岛西面、浙江南部近海和广西北海自然海区等。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目前国内都是利用波纹巴非蛤在繁殖季节进行人工采苗。在波纹巴非蛤产卵高峰期前,通知养殖户做好清整工作,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附苗环境,然后将采捕的苗种进行大规模养殖[5]。
形态特征:
波纹巴非蛤贝壳呈卵圆形,两壳相等,背部两端略呈钝角,腹缘圆。波纹巴非蛤个体较小,一般壳长约三厘米左右,大者6-7厘米。壳顶凸出,尖端向内卷曲,位置偏于前方,壳顶间的距离远。表面放射肋发达,18-20条,肋上具有极显著的颗粒状结节,此结节在成体壳的边缘较弱。壳表面白色,被褐色薄皮,生长轮脉在腹缘明显,略呈鳞片状。韧带面宽,呈箭头状,稍倾斜;韧带为双韧带,角质,黑色,不满菱形沟。壳内面灰白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深沟。胶合部直,齿多而细密。前闭壳肌痕较小,呈三角型。后闭壳肌痕大,四方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