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养分以及良好环境条件的能力。土壤肥力按照成因可以分为人为肥力和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是人类在利用土壤进行作物栽培的过程中,通过对土壤施肥、耕作、排灌及土壤改良等农业技术投入所创造的肥力。自然肥力是指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没有经过耕种的自然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6]。土壤肥力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的综合表现,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其他自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质基础[7]。用地与养地应当相结合,因为防止肥力衰退与土壤治理相结合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基本原则。菇渣中含丰富的养分,不仅利于当季作物的高产,而且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8]。
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土壤理化性质中,钾的含量直接反应土壤的肥力,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钾元素含量的测定,可以迅速判断土壤肥力的高低[4]。植物生长不仅要求土地肥沃,还要求土壤有一定的酸碱性。了解植物适宜的酸碱范围,就可以依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优化作物布局,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土壤中的水分对于植物也是至关重要的。土壤水分太多会使植物根系缺氧、烂根及不利于植物必须的微量元素的吸收,结果会导致死亡。土壤水分太少,植物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细胞也会缺水死亡,植物结果也是死亡。因此,本研究采集了菇渣翻耕前和翻耕后1天、1周、3周、7周、11周、15周采集黄瓜根围土壤进行检测,研究菇渣还田对于后茬黄瓜根围土壤中钾含量、水分、pH值的影响。为菇渣还田和其有效利用提供一些初步的依据。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供试土壤采自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黄瓜大棚。采集方式如下文所述。
2.2 试验设计
2.2.1 草菇-黄瓜轮作模式
草菇-黄瓜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即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草菇和黄瓜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草菇-黄瓜轮作模式,就是利用秸秆种植草菇,然后菇渣翻耕到土壤中再栽培黄瓜,我们分别在菇渣翻耕前,菇渣翻耕后1天、1周、3周、7周、11周、15周采集黄瓜根围土壤进行检测,目的是想看菇渣还田对于后茬黄瓜根围土壤中各种肥力指标的影响。
2.2.2 土壤采集方式
本实验采用五点法采样采集土壤[3],分别在菇渣翻耕前和翻耕后1天、1周、3周、7周、11周、15周采集黄瓜根围土样,每个重复处理3 次,将供试土壤剔除杂物,混合装袋带回实验室,并将土壤样品自然风干,粉碎,过2mm筛选,测定黄瓜根围土壤中钾含量,水分和pH值。
2.2.3 肥力检测方法
2.2.3.1 全钾检测方法
熔融分解法—火焰光度法[9]
其原理是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用硝酸和高氯酸加热氧化,然后用氢氟酸分解硅酸盐等矿物,硅与氟形成四氟化硅逸去。继续加热至剩余的酸被赶尽,使矿质元素变成金属氧化物或盐类。用盐酸溶液溶解残渣,使钾转变为钾离子。经适当稀释后用火焰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钾离子浓度,再换算为土壤全钾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