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南牛的培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为通过对夏南牛的培育,可以同时获得两种牛的优良特性[3],即耐寒热,耐粗饲,适应性强,生殖发育稳定,产肉率高,生产优质牛肉等。目前对于夏南牛的研究集中在培育技术[4],牛肉品质[5]等方面,而在其遗传多样性和与其他黄牛的亲缘关系远近研究较少。夏南牛遗传多样性越大和与中国地方黄牛的亲缘关系越近,其在中国本土的育种可能性就越大,更有可能培育出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从而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关注夏南牛与中国其他地方黄牛的亲缘关系来探讨夏南牛的育种和产业发展。
从技术上说,以往都是用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学标记研究畜禽的多样性但不能区别在DNA水平上的不同,而微卫星标记[6]解决了这个问题。生物的基因组内,特别是高等动物的基因组内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重复单位一般为1-6个碱基。微卫星由呈串联重复的核心序列和位于两端的侧翼序列构成,且侧翼序列保守。不同等位基因间的重复数差异很大,微卫星标记正是基于核心序列的高度变异性和侧翼序列的保守性设计引物[12],侧翼序列使微卫星具有个体专一性,核心序列的变异使微卫星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因此在某个体基因组中两条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某微卫星位点基因型是否纯取决于两端的侧翼序列,若侧翼序列相同,则基因型为纯和,反之,则为杂合的[7]。微卫星标记具有多态性高,杂合子比例高,保守性和共显性等特点[8],可以用于等位基因,遗传作图等多种遗传学研究。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黄牛群体进行分析研究的报告有王斌等[9]利用14个微卫星位点对4种黄牛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张自富等[10]利用12个微卫星位点对14个黄牛群体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和MacHugh等[11]通过对6个欧洲牛群12个微卫星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验证了欧洲牛种的进化假说。
本次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这一新型DNA分子技术对夏南牛和其他13个地方黄牛群体(秦川牛、郏县牛、蒙古牛、草原红牛、安格斯牛、恩施黄牛、早胜牛、荷斯坦牛、南阳牛、德南牛、日本和牛、夏洛来牛和西门塔尔牛)在14个微卫星位点上进行引物设计,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电泳图带型统计基因型,计算其遗传距离并作图分析黄牛间的亲缘关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为14个黄牛品种(秦川牛,夏南牛,日本和牛,南阳牛,德南牛,蒙古牛,安格斯牛,荷斯坦牛,草原红牛,恩施黄牛,早胜牛,郏县红牛,西门塔尔牛和夏洛来牛),共179份样品。其中西门塔尔牛和夏洛来牛的样品是冷冻精液,其余12种黄牛群体采样为血液,具体采样信息见表2-1。血液采样取颈部静脉血,加入ABC抗凝剂,带回实验室在实验室零下80℃的冰箱保存。
群体
Groups 样品
Sample 采样数
Number 采样地点
Location
秦川牛/QC 血样 11 陕西省扶风县
夏南牛/ XN 血样 60 河南省泌阳县
日本和牛/RH 血样 10 安徽省市亳州肉牛试验站
南阳牛/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