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6年在江苏省宜兴市漳渎村(东经119°54′,北纬31°17′)进行,该地区濒临太湖,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试验田前茬为小麦,耕层土壤(0-15cm)pH6.23,含有机碳12.6g/kg、全氮0.64g/kg、全磷(P2O5)0.39g/kg、全钾(K2O)13.9g/kg、速效磷42.59mg/kg、速效钾49.61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3号,常规粳稻品种,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并提供。2016年5月30号在28cm×58cm的秧盘中播种,每盘的播量为120g,2016年6月20日进行机械移栽,采用日本井关公司气吹式插秧侧深施肥一体化机器(Iseki& Co., LTD. PZ60HVRASLF),田间种植密度为30cm×14cm。缓控释肥侧深施与插秧同步进行,常规无机化肥撒施。
试验设置常规化肥分次施用,缓控释肥梯度减量(常规用量、减量10%、减量20%和减量30%)及无氮对照共6个处理。各处理磷、钾用量均相同,分别为108kg/hm2和324kg/hm2。一次性基施。水分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按高产栽培要求进行控制,具体肥料运筹见表1。
表1 肥料类型及运筹方案
处理 代码 氮素用量(kg/ha) 施用方式
掺混肥常规用量 RBB1 270 一次性深施
掺混肥减量10% RBB2 243 一次性深施
掺混肥减量20% RBB3 216 一次性深施
掺混肥减量30% RBB4 189 一次性深施
无机化肥常规 CN 270 基+蘖+穗=4+2+4
无氮对照 N0 0 -
1.2 采样及测定方法
1.2.1 茎蘖动态
定点定时调查记载茎蘖的消长动态。从每个小区选长势比较一致的连续30 穴,每5-7 d调查1 次。
1.2.2 植株样品采集与测定
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采用梅花五点法,随机选择五个水稻群体长势一致的正常普查点,每个点连续普查10穴,五个点求得平均茎蘖数。按每小区茎蘖数的平均数取代表性植株5穴,用叶长宽法(小叶样法)测定样品叶面积,折算叶面积指数(LAI)。并将植株的茎鞘、叶和穗分别于105℃下杀青30 min,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干物质重,根据样品重量和单位面积茎蘖数换算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称重后植株干物质样品磨样留测植株氮含量。
1.2.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测定
于成熟期普查每小区50穴,计算每穴的有效穗数;根据每穴平均穗数,取代表性样品5 穴考察穗粒结构。根据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计算各小区理论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