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云计算实现机制
云计算技术体系结构分为四层:物理资源层、资源池层、管理中间件层和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构建层[7]。物理资源层包括计算机、存储器、网络设施、数据库和软件等。资源池层是将大量相同类型的资源构成同构或接近同构的资源池,如计算资源池、数据资源池等。管理中间件层负责对云计算的资源进行管理。SOA构建层将云计算能力封装成标准的Web Services服务,并纳入到SOA体系进行管理和使用,而能实现这一切则需要依赖一系列IT技术实现机制。
首先是虚拟化机制,实际物理资源被它隐藏在内,并为上层系统提供统一的设备使用形式,这些是通过对物理资源抽象、映射和展现来实现的。其次是海量数据分布式存储管理机制,云计算系统由大量服务器组成,大量用户可以同时被这些服务器服务。云计算技术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来存储数据,以保证高可用、高可靠和高经济性,用冗余存储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再次是分布式计算机制,所谓分布式计算就是将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交给许多相互独立的计算机协同处理,以此实现云计算。最后是Web 2.0界面交互机制,它是基于XML、AJAX等技术,并且更注重用户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这种机制中,用户既是一个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这使得用户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转而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
1.3 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远程诊断系统架构有C/S模式、B/S模式和C/S与B/S混合的模式。这三种架构模式是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演变来的。
1.3.1 C/S模式诊断系统的特征
传统的C/S模式诊断系统在早期比较流行。这种模式包含两层软件体系结构,一种是客户方软件,它一般由应用程序及相应数据库程序组成。另一种是服务器方软件,它一般是某种数据库系统。虽然局部看来C/S模式可以减轻服务器端的压力,但是从总体来说,客户端不仅要完成用户交互和数据显示工作,而且要完成对应的逻辑处理工作,并且在客户端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都需要重新安装。可见在这种模式下系统升级和维护的成本及工作量很大,而且系统的可伸缩性差,安装维护困难,还可能产生网络数据堆积。
1.3.2 B/S模式诊断系统的特征
基于标准协议的B/S模式包含了三层结构,它们分别是:远程故障诊断中心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远程客户终端。B/S模式实现了“瘦”客户机方式,解决了C/S模式存在的不足,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浏览器及相关的协议软件,即可通过浏览器访问诊断中心的服务器。软件的开发、维护、升级只需在服务器端进行,减少了系统维护的周期与费用,B/S模式的结构为系统提供了更大的开放性与灵活性[21]。但是要构建这种模式的远程诊断系统,现代企业必须自己建立和维护诊断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投资和成本,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很少可以负担这样的开销。
1.3.3 混合模式诊断系统的特征
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智能设备的远程诊断系统是在综合以上两种诊断模式的好处的基础上提出的。整个系统从结构上包含了采集终端、本地监控中心、本地监控终端、故障诊断中心、远程监控终端等部分。其中采集终端、本地监控中心及本地监控终端设在企业内部;故障诊断中心设在设备制造商的技术服务中心 [23]。C/S结构是在采集终端与本地监控中心之间、本地监控中心与故障诊断中心之间采用的,B/S结构是在本地监控终端与本地监控中心之间、远程监控终端与故障诊断中心之间采用的。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