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酸阴离子具有与金属离子和有机金属等良好的配位能力,所以杂多酸反应物的中间体较为稳定,属于软碱。
除以上特性外,杂多酸做催化剂的催化反应转化率也特别高,选择性良好,特别是有机化合物的水合以及不饱和化合物的氧化,选择性极高,并且反应温度更低,便于再生,环境污染小,工业化前景非常好。
1.4 多金属氧酸盐的药物化学特性
多酸在生物医药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多酸阴离子可与和生物分子中的阳离子产生相对强的库仑作用力。并且还可以与生物分子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因此很早以前就把多金属氧酸盐作催化剂、显色剂和沉淀剂应用在药物的分离、鉴定等方面。现在杂多酸又被人们用于多肤链、蛋白质、酶催化和光合作用等的生物研究中。但最值得人高兴的是多金属氧酸盐在药物化学方面的研究,不仅对酶功能有着高选择抑制,甚至在体内外的抗肿瘤,抗病毒及抗艾滋病毒都有着很高的活性。
1971年,法国科学家发现了杂多阴离子z[SiW12O40]4-的抗病毒活性,之后人们发现了更多的杂多阴离子表现出了抗病毒活性。其中,(NH4)17 Na[NaSb9W21O86] (HPA-23)是药物化学中最为重要的化合物,它对抑制鼠的白血病毒和肉瘤病毒及抑制DNA和RNA病毒聚合酶有明显的作用。在1977年,Ablashi等人全面地研究了HPA-23在抗病毒方面的活性,发现了HPA-23可以抑制DNA聚合酶,还对鼠和禽类病毒的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1985年,Dormont等发现HPA-23对艾滋病毒的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现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还不多,他们很快在法国和美国将HPA-23应用于临床,遗憾的是治疗结果并不太好。1988年日本的Yamase等发现同多钼酸盐三水合七钼酸六异丙基按[i-PrNH3]6[Mo7O24]•3H20 (PM-8)具有抗肿瘤活性。1990年,Yamase等又发现了[PTi2W10O40]3- (PM-19)具有抗爱滋病毒活性,从而掀起了多金属氧酸盐研究的新高潮。
90年代以来,日、美、英、澳等国学者对多金属氧酸盐的药物活性进行了大量的筛选测试。研究工作表明,多金属氧酸盐是药用潜力非常高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