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常用的一些传统的荧光染料,如荧光素、罗丹明、稀土配合物类等这类的荧光染料,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比较大的问题,譬如光学性质不稳定,吸收波长较短的劣势,从而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等等。
那么BODIPY类荧光染料 ,自从成功被科学家设计和合成出来之后,就一直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必然也是尤其原因的,随着研究人员的研究深入,发现BODIPY类染料具有非常多的优点。
近年来,BODIPY探针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分布于各个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BODIPY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1荧光产生的理论
荧光现象是指一些紫外或者可见的光照射在某些物质上时,这些物质可以发射出波长和强度各不相同的光,停止照射光照射,光线马上或者渐渐消失[3]。
早在16世纪的时候,荧光现象就被人们发现,在1852年的时候由科学家Stokes发现的,之后发现荧光是一种发射光,由荧光分子通过激发光的激发以后,分子的电子变成激发态(其中激发态有两种状态:1)单重态;2)三重态)。被激发的单重态分子,将会与其他分子产生反应,反应完成后,分子内电子从高能态再次回到低能态,便能够放出光子,因此便产生了荧光。
2 BODIPY荧光探针研究进程
2.1 BODIPY的结构研究
1968年,Treibs和Kreuzer[4]两人首次用“一锅煮”的合成方法,合成了氟化硼二砒咯(Dipyrromethene Boron Difluoride简称BODIPY)[5],BODIPY染料作为一种非离子性的新型荧光探针,其研究意义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从它的结构发现,BODIPY荧光探针的中心结构是由硼桥健和甲川桥健把两个吡咯环固定在同一个平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