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塔西佗陷阱”:城管面临的现实困境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一)城管日渐处在舆论的弱势地位
2013年人民日报法人微博6月5日发布了一篇关于城管打伤高考学生致其弃考的新闻,网上评论数过千条,绝大多数都是骂城管是“流氓”、“黑社会”。
同样是人民日报法人微博,3月30日发布了一篇为劝离占道经营,城管队员凑钱买下所有商品的微博,评论数仅几百条,就是在这几百条评论中一半以上人还在质疑城管的行为。
由此可见,在中国,城管已经成了负面形象的代言人。城管负面形象的形成自然与执法本身存在的问题脱不了关系,暴力执法的“后遗症”依然在蔓延但我们应该看到,有些媒体报道不客观,存在偏差甚至预设立场,这也是造成城管负面形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人们眼中城管似乎就应是“罪人”,即使偶尔出现城管回应的声音,也被大众所质疑甚至视为诡辩,城管无疑已处在舆论的弱势地位。
(二)城管公信力日渐下降,愈发面临失效的困境
这一困境也是在前一个困境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由于执法理念偏差等原因,现阶段我国城市管理中愈演愈烈的暴力执法现象屡见不鲜,执法人员与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均没有相应法制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埋下了隐患,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与我国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则相违背。加以有关媒体的不实报道,城管在公众当中的形象早已破败不堪,越来越多的人对城管执法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提出质疑。城管愈发得不到理解,得不到社会大众的信任,政府形象也因此受损,城管执法几乎面临失效的困境。
从城管现今面临的困境来看,目前城管已陷入“塔西佗陷阱”不能自拔,找出其陷入其中的原因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城管 “塔西佗陷阱”的形成机理
(一)公众对城管妖魔化印象根深蒂固
早期城管执法缺乏相应法律,执法不公、粗暴执法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社会公众对城管普遍持有厌恶、反感、不信任的态度。同时由于摊贩分布广散、活动摊点不固定,城管执法难以真正覆盖。这就容易导致选择性执法,罚与不罚主要取决于随机遭遇并不是摊贩行为的违规程度。城管执法人员相对匮乏,加之相关法律的欠缺,导致城管自由裁量权过大,部分执法人员将自身视为管理者,以自己的意愿处理违规行为,执法不公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方城管人员素质偏低,并且由于人员匮乏许多地方大量聘用社会人员,这些人法制观念薄弱、群众意识匮乏,掀翻摊位、没收财务等不文明执法现象相当常见。同时,一小部分城管素质极低,经常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或恃强凌弱处罚过重,人为加剧了执法不公,严重损害了城管执法形象与公信力。
不仅如此,媒体报道放大了城管执法的负面形象。在信息传递如此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失真甚至扭曲,与城管相关的新闻不绝如缕,城管业已成为新闻评论的焦点。各类曝光的城管暴力执法事件逐步将城管印象妖魔化。一些媒体故意放大城管野蛮执法的形象,一些媒体则曲解甚至扭曲城管执法事实,更有甚者无中生有将一些暴力事件贴上城管的标签,加上城管与外界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不能对负面新闻做出及时回应,造成自身信息的相对封闭。长此以往,社会公众已不再相信正面报道,仅关注负面报道,对城管的印象越来越差。城管妖魔化印象在公众当中已形成思维定式,对城管执法公信力构成毁灭性打击。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