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20世纪50年代,人们提出了智能结构,当时称为自适应系统(Adaptive System)。1988
年,美国陆军研究办公室组织了首届专题研讨会,1989 年,日本航空电子技术审议会也提出
了相应的研究。开始时美、日分别用“机敏”(Smart)和“智能”(Intelligent)一类的定义语[1]。智能材料一般应具有下列智能特点:
(1)具有感知功能,可感知并识别外界(或内部)的刺激强度,如应力、热、光、电磁、辐射等。 (2)具有信息传输功能,以设定的优化方式选择和控制响应。
(3)具有对外环境变化做出响应及执行的功能。
(4)反应灵敏,恰当。
(5)外部刺激条件消失后能迅速恢复到原始状态。
智能结构具备以上特点,其基本功能是:能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根据变化做出适
当的反应。智能结构一般包括传感器、致动器和控制器三部分。目前,智能结构已广泛应用
到航空航天(如,智能蒙皮、翼面的气动弹性设计、飞行状态的监测等)、汽车行业(压电陶
瓷、形状记忆合金等)、土木工程(如,光纤传感器在混凝土固化监测应用、桥梁的监测和振
动损伤控制等)以及机器人等领域。而智能金属结构件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品安全和性能
的关键所在。早期人们通过粘结,将传感器和致动器集成在两个金属薄板间得到所需的智能结构[2,3,4,5]。 1.2 微成形技术简介
智能金属板的微冲击挤压成形是一种重要的微成形方法。微成形(microforming)是指材料
有至少二文尺度上是在亚毫米数量级内成形的技术[6]
。微成形与传统的塑性成形类似,并继材料的状态可以分为:固态成形和液态成形。其中固态成形包括锻压、挤压、拉深、冲裁、
弯曲等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进行加工成形的方法,而液态成形主要包括注塑和铸造[7]。
1.2.1 尺寸效应
尽管微成形的工艺和原理与传统的塑性变形方法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它并不是传统
塑性成形工艺的简单的几何缩小。由于尺寸效应的原因,微成形技术会表现出与传统塑性变
形不同的地方,尺寸效应也是微成形理论的重要研究方向。尺寸效应主要受材料自身属性,
工件形状、尺寸及表面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尺寸效应的原因,目前可以理解为,与传统
塑性成形相比,微成形原材料的几何尺寸和相关的工艺参数按比例缩小的同时,有一些参数
并未按比例缩小,而是保持不变的,比如材料的微观晶粒度及表面粗糙度等,从而导致材料
的成形过程、变化规律和成形性能等表现出独特规律[8]。 在对微成形理论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流动应力和摩擦条件是影响尺寸效应的两大因
素。Geiger等人通过不同尺寸微型圆柱的镦粗实验[6]发现, 在成形过程中,材料的流动应力随
着其尺寸的减小而减小。这种现象可通过Engel等提出的“表面层模型”来解释[9]。晶粒尺寸一定时,随着材料尺寸的减小,变形过程中表面晶粒占总晶粒数的比例增大,
而相对于内部晶粒,表面晶粒由于变形受到的阻力和约束小,流动应力相应也较小,故导致
整块材料整体流动应力相应减小。
在微成形过程中,人们发现摩擦条件,包括材料与模具之间、模具与模具之间的摩擦都
会对成形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Tiesler 等通过环形压缩实验[10]发现, 随着试样尺寸减小,摩擦系数会增加。Tiesler[10]和Engel[9]等通过双杯挤压实验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
- 上一篇:稀土基氧化物/g-C3N4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下一篇:定向凝固高Nb-TiAl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
-
-
-
-
-
-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