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色彩的设计方面,用各种各样的红色系来表现红墙的质感和肌理。“爬墙虎”则是采用充满生机的绿色调。因为绿色会让人联想到生命、青春、希望、和平等感受。希望通过色彩的差异与对比,表现“爬墙虎”旺盛的生命力,其中也有些许黄色的叶子进行点缀,使画面更生动。
4.2 设计过程
本课题是一次编织工艺的应用实践。在选好参考图片后,首先是对一些基础的编织知识进行再学习,同时,购买相关工具和材料以便展开创作。先准备画框,然后于市场购买
各种颜色、质地的毛线和棉线若干,以及编织时需要用到的工具,如镊子、剪刀和叉子等。
编织之前,需要将经线以每隔5mm的距离均匀的缠绕在木框上,使经线在木框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又易于编织的状态。对照图纸,在棉经线上画出大概的图形。然后选择适宜的位置用辫子纹打底,继而用棉线平织5-6层,再开始正式编织。(如图3)
具体的编织过程是充满挑战的。虽然一根根线材的累积过程略显枯燥,但更需要对画面的效果进行考虑。例如,由于第一幅画面的下方有部分绿叶,为了不与上方的“爬墙虎”在视觉上起冲突,又因此部分在整个画面中是最靠前的,所以用连珠纹针法来表现。使用平针和连珠纹的组合进行破损的红墙的制造,以表现不同的层次,墙面上有一段斑驳的部分,需要制造出一点阴影效果,是通过多种亮灰的毛线交织塑造的。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编织墙体时变换了多种同色系的线材,力求表现出画面的丰富、生动的效果。这在编织第二幅画面中也有体现。我尽量注意各个砖块的色块变化,并使之融为一体,显示出一定的秩序又不死板的艺术效果。(如图5)
大约花了两个多月,我完成了两块墙面的编织。而“爬墙虎”这个主角在开始构思中就想好用剪裁、缝制等手法,所以要许许多多的叶子。为了表现不同颜色的叶子,我运用扎染方法,染了几块绿色和红色的布(如图6)。具体制作中,通过对布的裁剪、缝合、拼贴等手法营造出“爬墙虎”层层叠叠的效果。
为了制造出视觉上的冲击效果,最后进行挂叶设计,这也是所有工序最关键的一步,是整幅画面的“点睛之笔”。但万万没想到这成了我最头疼的地方。为此,我到处去寻找“爬墙虎”并拍了大量的照片,仔细观察它们的姿态。因为既不能单调死板,也不能杂乱无章,还要能表现“爬墙虎”那种勃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还是很困难的。经过了多天的思考和实践,我终于确定了方案。在装饰艺术形式美感的设计中,“均衡”是常见的处理方法。所以我决定两幅图采取均衡的形式,这样,既统一又和谐,也能达到视觉上的平衡,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5 创新与不足
毕业创作《墙上的风景》结合多种创作手法,如毛线编织,以及布料的裁剪、缝纫、粘贴等,通过材质的不同质感进行对比,在视觉上造成一定冲击力,是此次创作的创新之处。同时,以“爬墙虎”这一形象,展示其顽强的生命力,是借物抒情,亦有创新的体现。
纤维壁挂编织设计,从原来的一片空白到后来的塑造成型,对我而言,不仅是艺术创造能力的考验,更是一种对毅力和忍耐力的提升过程,使我对纤维壁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我在这次创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在编织技法上,仍显得不够熟练;在细节的考虑上,不够到位,还可以更生动的表现。此外,编织过程中对材料的特性把握欠佳,作品效果不够理想。创作过程是极其的“煎熬”,幸而坚持下来了。在以后的创作中,我相信自己可以改进并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