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由于王铎曾在翰林院任职,因此他见过不少唐宋书法名家的真迹。他自己曾经说过抗不止千余纸米芾的手札。并且从他对一些唐宋名家的评论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唐宋名家就是他要找的通向宋晋神韵的桥梁。他在《临淳化阁帖跋》里说:
予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自不察耳。
所以说王铎草书的临摹是从唐宋书家那里攀升至晋人的,他的获得的结果便是唐宋晋三个时期书家的笔法的融合。他的草书用笔以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人的正锋法为主并结合着侧倒正起、沉著痛快的米芾用笔与侧笔取妍的二王笔法。笔画方多圆少,沉著厚重,法度森然,转折兼具。结体上受到张芝、二王与宋代米芾三人影响较大,并且将正欹的对比夸张化,因此作品极尽八极之势,跌宕多姿。王铎的草书作品中,由于字间连接的奇妙多变、笔画的动感与连绵、结体的欹侧跌宕,由此组合成浩然之势。这“势”的获得,就是源于对米芾、黄庭坚、张芝、怀素等名家的继承。
2.1认同前贤、微抒己意临仿期
所谓纯粹临古期,笔者认为王铎此时的草书是以临古为主,自己的主观改造比较少,但追求神似。本期临摹的主要对象有二王与张芝的草书,还涉及米芾的行书。
A、王铎临王羲之
少时的王铎家道中落,因此读书十分刻苦用功,而且从小就喜爱书法,十三岁就开始专攻王羲之的《圣教序》了,并说:“临之三年,字字逼肖”。十五岁时又专研《兰亭序》,对于“二王”他是“饮食梦寐之”,甚至能够做到临摹“二王”的书法“如灯下取言影,不失毫发”。由此可见其行书的临摹功底已经非常深厚了。自此以后王铎终身都在研习“二王”书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当然介绍王铎草书传承与发展的时候也说了他的草书是融合了很多书法名家的书风,主要的就数“二王”,张芝与米芾这几个人。接下来我将从王铎临摹的这四个人的草书作品举例来说明他的草书演进的过程。
要说王铎临摹草书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从他的草书传世作品当中可以寻得答案。明天启四年也就是王铎三十三岁之时,临摹了王羲之的《修载帖轴》,这段时期既是他的取法阶段也是他的创作的摸索期,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具备了扎实的行书功底了。由于是刚刚开始阶段,当然其中大部分字的笔法,结体都神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