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11]、文献[12]和文献[13]是围绕我国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念展开的对于高速列车关键部件、设备的维修周期和维修决策的分析研究。文献[11]研究的是高速动车组的主要零部件损伤规律以及维修周期,主要对我国动车组运营和检修过程中的故障记录做统计分析,初步得出动车组在国内特定环境下运行时频率高发的故障,并对这些故障进行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分析,为动车组关键零部件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和确定维修方式提供了理论和数据基础。并通过对拖车闸片的寿命分析,得出动车组主要磨耗件的寿命分布模型。文献[11]以可靠性工程为基础,通过危害度评估方法确定了重要度不同的零部件的维修方式。并通过MATLAB编程,简化了寿命分布模型的选择和参数估计,最后建立维修周期常用的任务可靠度模型、经济费用最小模型和最大有效度模型。文献[12]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CRH380B动车组维修可靠性分析研究,以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检修为研究对象,认真统计了该动车组的各种故障,运用层次分析法,在确定了设备重要度排序的前提下,建立设备重要功能部件的维修方式决策模型,综合考虑可靠度、有效度和经济性三个方面因素,研究CRH380B型动车组检修周期是否合理,对维修制度进行评价,以确定合理的维修周期,为我国各型动车组的修程、修制的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动车组检修的修程修制进一步完善发挥了重大意义。文献[13]对设备的状态评估和状态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历史检测和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故障发展过程中两个阶段时间间隔期的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修复性非新以及经济性要求的视情维修优化策略模型。以V++为基本开发工具,并结合MATLAB的计算能力,综合利用数据库、数据接口技术设计并开发了高速列车设备维修决策支持系统。
文献[14]和文献[15]主要阐述了对于可靠性分析研究的方法以及理论的实现。文献[14]根据随机过程和可靠性理论,对轨道车辆部件的故障规律和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故障信息系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故障分布规律和可靠性指标计算的工作流程。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实用性。分析流程主要为数据采集与整理、故障规律模型识别、分布函数参数估计与检验、故障分布规律及可靠性指标计算。文献[15]针对高速列车系统的结构组成特点和系统单元的关联关系,以网络拓补理论为基础,将高速列车系统抽象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模型,对整个高速列车系统的可靠性做出综合分析。基于上述理论以及实验结果,文献[15]针对高速列车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Python语言和Django开发框架设计并实现高速列车可靠性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结合高速列车故障数据及设备关联关系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分析结果对高速列车系统可靠性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外文文献[16]、文献[17]、文献[18]、文献[19]和文献[20]来看,国外早在50年代就发明总结出了“金字塔式”方法[17],但该方法计算精度低而且过程比较复杂。FTA法[18]将系统故障按树状结构由总体到部分逐层细化,自上而下分析故障的原因。Bayes法[19]认为,被估参数是随机变量,并有一个验前分布,利用验前分布和当前实验信息,可推断出产品可靠性的Bayes区间。Bayes观点对于小样本数据下,对于复杂系统的寿命特征参数的评估是很合适的。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就用此方法对警犬、天空闪光、爱国者、响尾蛇导弹等武器装备进行了可靠性评估。信息熵法[20]将信息论中反映事物不确定性熵的概念推广到概率论,充分利用了单个实验样本实验熵,建立了可靠性综合模型。GO法的特点是吧工程系统图直接转换成GO图,适合有实际物流的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