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民宅、民居的研究历史非常悠久,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有丰富经验,对我国的文物建筑保护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十五世纪文艺复兴以来,文物建筑的修复与保护就成为欧洲的一门专业学科。在现今的欧洲,文物建筑的保护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国际化区域行动,这对文物建筑保护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一巨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两个战略性步骤。一是1946年的“威尼斯宪章”,另一个则是1975年“欧洲文化遗产年”。这两个战略性步骤,一是促进了国家意识的成熟,一是推动了国民行动。瑞典哲学家哈尔登的论文《我们需要过去吗?》中提到我们对文化的认同是由物质环境决定的,这提醒着我们跟历史的密切关系。路易斯·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涉及到社会哲学、文化、城市规划,给建筑保护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建议。62133
国内的民居聚落研究也颇有成就,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提供了许多实用性意见。陆元鼎的《中国民居建筑》是理论、史料、实地调查的综合性专著。它资料全面,成果较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介绍了中国民居建筑特色。热依汗古丽·依马木在论文 《喀什高台民居民俗旅游深度开发研究》文献综述中全面介绍了高台民居的民俗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以及开发的原则。
[1]王景慧.从文物保护单位到历史建筑.城市规划.2011,35(1):45-78.
[2]付江.城镇化进程中新疆维吾尔族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100-103
[3] 张伟强,陈玲,刘少和.文物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及其对策.热带地理.2004,24(2):188-189
[4]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79
[5]张歆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文物旅游开发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2):84-87.
[5]刘临安.当代欧洲对文物建筑保护的新观念.时代建筑.1997,(4):41-43.
[6]郑易生.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82-85.
[7]曹红.维吾尔族生活方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5:10-13.
[8]杨丽娟.试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昆明大学学报.2003(2):45-46
[9]刘纬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出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67-68
[10]杨梅,杨树品.民俗文化:一宗函待合理开发和利用的人文旅游资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22(4):130-134.
[11]Huter.Colin Howard Green.Tourism and the Enviorment: A Sustaintable Relationship.London:Rouledge.1995
[12]Edward Inskeep.Tourism planing: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ch.Van Nostrand Reinhold.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