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社区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区随着经济、文化等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社区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的社区发展可以说源于历代民间的结社活动,包括社仓、义田、乡约、会馆,团练等。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便开展了一系列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的经济发展政策,如“一五”计划、“上山下乡”运动、“三线”建设等。这些都可看作是早起的社区发展所做出的成果,不难看出,国家初期社区发展的目标是以缩短各个区域间的差距以及城市包围农村的举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公民人口不断地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增加社区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建设的提出:20世纪90代初期,学术界和民政部借鉴国外“社区发展”概念 ,提出了“社区建设”口号。自此,“社区服务”的提法延伸扩展为“社区建设”,而“社区建设” 基本等同于国际社会流行的“社区发展” 概念。可以说“ 社区建设” 是中国日后发展的必然路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组成的基本单位,民生问题自然是头等之事。我国也在十八大会议中便确立了社区发展目标,即于2020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这能看出我国也逐渐对于社区建设的重视,这让我们开始回顾思考以往的社区发展模式,展望未来社区发展趋势,并想出实际、可操作的措施。接下来,本文将从三个不同层面,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于社区的发展思路,并对未来具有中国特色主义的社区发展道路提出思考和建议。62065
( 1)宏观层次——全国性的社区发展政策:指的是由政府为主导,地方参与的形式,进行的一系列改善城下经济差距,促进社区全面建设的国家政策。可以说是由政府一把抓的发展形式,但在改革初期,这也是必然需要的。
( 2)中观层次——地区性的发展政策:指的则是由地方政府为主导,社区居民参与的形式,解决社区发展过程中,社区内部发生的问题,调剂区域间矛盾的政治活动。
( 3)微观层次——社区或邻里:采取由居民主导、政府参与的方式,针对某个社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已建社区的发展规划,一种是新建地区的社区发展规划项政策,仍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这样往往只是让部分利益集团获利,并未对民生问题带来什么改善。这也是如今的社区发展所需要改善的问题之一。
我国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与其他国家社会发展的路线并不相同。我国边境辽阔,各区域间都存在着经济与文化的差异,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国家,也会有不同的社区发展规划。政府会按照地区发展的不同进行政策上不同的支援补助,努力缩短城乡差距,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而努力。论文网
(二)国外社区发展现状
就美国的社区发展为例,美国的社区发展更侧重于社区居民所发起的某种社会活动,通过居民的反馈,来改善他们生活的政治活动。美国社区不同于我国社区发展的地方是,它是一种由社区居民自发、政府进行出资补助的发展过程。1920年到1960年间,美国便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期的“社区组织”的结构。它的作用强调政府各级机关部门以及社区各种服务机构的协调工作。它强调“社区福利”服务,以此来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尽量平衡社区资源以及居民生活需求。这其实是一个能让社区居民十分积极参与的一项举动,因为在当时在国家变革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以下列社会问题,而社区的发展及稳定则有效地改善了当时的现状。当到了1970年后,社区发展的中心便转移到了“社区参与”的阶段。现如今,美国依旧认为发展社区可以达到安定社区和谐乃至解决社区矛盾的作用,所以政府也十分重视社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