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毓林. 青蒿素—历史和现实中的启示[J]. 化学进展, 2009, 21(11): 2366-2367.
[2] 王善青, 蒙锋, 沈恒等. 双氢青蒿素与磷酸萘酚喹伍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2, 20(3): 180-182.
[3] 叶彬, 陈雅棠, 刘成伟. 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0, 16(4): 21.
[4] 徐继红, 章元沛. 双氢青蒿素与青蒿琥酯的抗孕作用[J]. 药学学报, 1996, 31(2): 657.
[5] 胡水银, 刘骏, 汪斌等. 青蒿琥酯对防范人群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杂志, 2000, 18(2): 113.
[6] 杨耀芳.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 中国临床药学志, 2003, 12(4): 253- 257.
[7] 李伟, 石崇荣. 青蒿素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03, 14(2): 118.
[8] 赵兵, 王玉春, 欧阳藩. 青蒿药用成分提取分离现状[J]. 中草药, 1998, 11: 784-786.
[9] 许杏祥, 朱杰, 黄大中, 等. 化学快报, 1983, 41: 574-575.
[10] Xu X X, Zhu J, Huang D Z, et al. Tetrahedron, 1986. 42: 819-828.
[11] RO D K, PARADISE E M, OUELLET M, et al. Production of the antimalarial drug precursor artemisinic acid in engineered yeast[J]. Nature, 2006, 440:940-943.
[12] 张亚. 抗疟新药研究现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 30: 129-130.
[13] 程永浩, 李晓艳, 郑世钧.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量子化学及构效关系研究[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0, 17(1): 21-22.
[14] 青蒿等结构协约组. 科学通报, 1977,(22): 142.论文网
[15] 刘静明, 倪慕云, 樊菊芬. 化学通报, 197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