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供应链的概念虽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就已经提出,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Ganeshan 和Hardson 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一个获取原材料,并将其转化为成品和半成品,再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设施和分销渠道组成的网络。尽管供应链的复杂性随着行业、企业的不同而不同,但供应链在服务和制造企业均普遍存在”。而Jayashankar 等人将供应链定义为“由一些自动或半自动化的经济实体为共同完成某一种或多种产品的采购、制造和分销而组成的网络”。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涉及的范围也不同,所以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普遍都强调了供应链的增值作用。虽然定义不同,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都强调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高。60258
供应链管理概念起源于迈克尔·波特1985年发表在《竞争优势》中“价值链(value chain)”的观点。其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基本思想和相关理论开始迅速发展。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哲学,它强调了它的系统观、战略观、合作观、顾客导向观、价值的创造、集成的思想。Dornier(1998)认为供应链管理本质就是在追求企业的效率,以较少的产品前置时间与营运成本的最佳,来获取企业营运的竞争优势。马丁·克里斯托弗(2006)则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从供应链整体出发,管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以更低的成本传递给客户更多的价值。
我国著名学者马士华(2006)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思维观和“流”思维观,对供应链中的一切活动的优化要以整体最有为目标,对各个环节的运作管理要实现小河流水般的流畅。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做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陈国权(1999)认为,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
2 供应链模式下采购管理研究综述
美国采购学者Heinritz SF(1959)在其《采购原理和应用》一书中,对采购管理的定义做了阐释:采购,不仅指取得所需要的物质的行为,而且包括有关物质供应来源及其计划、安排、决策,确保正确交货进行的跟踪,对物质的数量和品质进行检验等一系列活动。迈克尔·波特在他的《竞争力》一书中谈到了供应商的侃价能力将对企业盈利与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整个产业链中,所有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扮演着采购者的角色,即从上游供应商采购原料,生产加工后再供应给下游客户。迈克尔·波特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将采购者和供应商放在了对立面上。1992年,约翰·科洛那在其《供应链管理》一书中提出采购管理具有“前后扩展”的特点。他认为,与传统的敌对关系相比,采购方更试图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来源,并做出极大的努力来强化他们与供应商的关系[3]。
2001年,王槐林在其《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一书中,提出采购管理是对整个企业采购活动的计划、论文网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是管理活动,是面向整个企业的,其使命就是要保证整个企业的物资供应,其权利是可以调动整个企业的资源。2003年,我国学者宋华在全面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供应管理的特点、趋势,并提出现代战略采购只有打破单一界面、站在企业整体最优和供应链最优的基础上,实现供应细分管理,才能真正为企业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李志刚(2003)讨论了基于JIT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流程及订单驱动的采购最佳订货批量与最佳经济成本,指出如何控制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间隔,使企业生产不受影响且费用最省,是采购决策应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