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者研究了区域物流的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角色、政策的作用和法律、法规等问题;二是具体区域的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问题;三是区域物流的发展对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的影响问题;四是物流节点的功效、服务范围和策划问题[4]。50971
E.Taniguchi[Japan],TadashiYamada[Japan](2001)为研究者评价城市政策和解决城市货运问题提供了方法。城市物流必须结合城市的环境、能源、经济和财政等各方面进行整体优化。城市物流的运作以处理城市的各种相关疑难,例如交通障碍、环境污染、能源超标使用和劳动力短缺等为目的。这本论著强调运输线路优化技术和选址最优化技术[5]。
Eiichi Taniguchi,R.G. Thompson(2004)提出,受道路堵塞、城市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的侵染,运输系统成为城市的发展规划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提出城市物流这一新名词,是为了完善城市货物运输系统,减缓城市问题的压力,为城市物流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模板和评估方法。该书是2003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城市物流会议的讨论结果,不仅介绍了几个城市的物流筹划的初期状况,还展望了电商和电流的未来方向等,并大胆向21世纪城市的货运交通下了战帖[6]。
Markus Hesse(2004)对于柏林兰登堡区域的物流的各项问题,作出计划整顿,论文网并得出战术性策略实施的要领,并说明了区域物流战略的操作难度和出现的结果[7]。
Time Schwanen (2003)站在区域科学的角度对运输规划及空间布局等问题进行了解析[8]。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针对物流的研究始于80年代,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上,远远赶不上西方国家。近年来现代物流理念在国内不断被推崇,物流的研究也在不断被加深与发展。
丁俊发2002年在中国物流理论研究的年会上,提出了接下来进行的十大研究重点,包括物流定义、供应链理论、物流筹划与规则、物流信息化、物流市场和需求、物流成本及统计信息体系、物流学科创设和人才培养、传统企业过程再创和业务变更、物流配置和技艺的标准化、国外物流发展趋势[9]。
马莉2006年在他的文章中强调,现代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还分析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所受到的障碍,如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企业规划水平、市场供应和需求及专业人才短缺等条件的制约。要想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必须采取措施建立标准化的物流体系,促进物流人才专业化和企业服务专业化[10]。
卢仁山、赵海峰2005年发表了以现代物流的功能为研究目的的论文。文章以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近况为根基,研讨了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功效。文章最后结论是:通过提升物流产业,优化区域经济在市场上的竞争,要利用已有的区位优势,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加强物流的技术革新和要素变更,国内、国际分工,敦促物流的产业群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物流产业组织的进升和优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