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配送中心研究现状国外在距今一百多年之前就开始了对配送的研究,在软、硬件方面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理论体系也已相对成熟。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Drake D E(2011)通过建立目标函数,把约束条件定为存储容量和采摘点,对配送中心进行0-1整数规划,解决了配送中心存储位置不合理而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4]。
Anjali Awasthi(2011)为减少成本,将交通问题纳入考虑,运用了多目标决策的方法,利用决策应用模糊topsis评价法解决了城市配送中心位置的规划[5]。50969
Milan Andrejic 和 Nebojša Bojovic(2012)在分析某贸易公司配送中心的效率时,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以及数据包分析法,证明了小的配送中心效率更高[6]。
Mohsen M.D.Hassan(2014)设计了一套仓库布局的流程图,在模块化的仓库布局中投入使用[7]。
T.-C.Chu,M.-T.Lai.(2015)建立多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综合考虑了配送中心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并应用在具体配送中心选址中[8]。
2.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研究现状
我国的配送业只发展了50几年,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物流配送理念论文网,接着,实践者们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那些配送理念与我国本土的配送业相融合,使得物流业在中国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了对先进配送方式的重视,配送服务的范围逐渐扩展开来。很多学者对配送行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黄志伟(2010)运用 系统布局设计、SHA等方法对某服装公司配送中心的平面布局设计等内容[9]。
张俊强(2012)利用自身实践经验与配送中心相关理论对某公司的配送中心现状梳理分析,重新设计了配送中心作业流程优化方案[10]。
欧阳俊(2012)通过借鉴一些成功企业经验,对B2C、第三方物流以及最后一公里的相关理论和流程进行分析,研究调查了京东商城的物流配送系统,总结了可供借鉴的配送行业相关的成功经验[11]。
刘杰(2013)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影响物流运作的成本、质量服务和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了模型选择的利弊[12]。
赵华峰(2014)对美国著名的医药公司drugstore进行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我国某家公司设立了物流配送方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