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内部控制的发展自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这一概念到现在,国外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五个阶段。48648
表1.1 内控各时期定义
内部控制发展阶段 定义2
萌芽期 20世纪40年代之前 内部牵制,认为内部控制等同于会计控制,是为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而制定的业务流程设计。
成长期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内部控制是指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制度,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运营效率等。
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 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了对实现指定公司的目标所提供合适保证而创建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组成的有机总体。
成熟期 20世纪90年代 内部控制是有董事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共同影响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这三项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更新期 20世纪90年代末 企业风险管理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自上而下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实施在企业战略规划和企业内部各个层级和部门的,以此来辨认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畴内实施风险管理。
国内内部控制的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内部控制思想最早于《周礼》中首次得到体现论文网。钱、财、物三分管的分权控制思想和交互考查制度贯穿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过程。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政府对企业的外部控制是我国高度重视的,但缺乏关注内部控制管理。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环境变得越发复杂激烈,从而学术界和商界才逐渐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3。
中国的内部控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最初的内部牵制、基本成型的内部会计和全面风险控制阶段。我国内部控制研究参考借鉴了西方,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法律法规上的缺失,我国发布的相关准则有涉及内部控制理论,但实施力度却不够,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内控框架,在实务操作和理论两方面并没有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