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已有研究关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其实我国现有的研究已经很多。笔者经过大量查阅和梳理已有文献,整理出以下结论:
学者姚裕群在研究中提到,作为各个社会问题中的一大焦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自然是备受公众关注。早在2003年3月两会期间,就已经有代表提出了大量的看法和建议解决对策 。但是也有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在公有制经济、产业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下,我国人才在选择差异性、自然需求度和人才流向性等问题上都还依然将会存在并将在一定的时期内长期存在 。47137
至于导致大学生如今就业现状的原因,学者徐慧红将其归结为:自1999年以来我国大学生人数激增,其增长速度远大于而职位数量的增长速度,形成了对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冲击,使其就业市场相对缩小,于是就业人数和就业市场之间“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渐显现,最终导致了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再者,高校的教育模式和学生本人的综合实力等原因也作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出现在了学者贺平的研究中,他认为,高校在文化论文网、素质和就业方面的培养均存在矛盾和漏洞,导致学生本人的硬、软件实力的缺失和就业心理出现的偏差,这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之一 。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注意到了一个脱离于社会、高校、学生个人三方,却也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下起到很大影响作用的因素:家庭。学者黄娟在其研究中发现,学生的家庭组织资本、社会、经济、文化资本都对于学生的就业情况有着巨大的影响,如学生的岗位选择、求职成功率和月薪范围等等方面 。而学者张璐则认为,家庭的传统思想、观念对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和心理造成的影响和引导也非别的因素可比。许多家庭会把一些传统保守的就业观念被强加在学生身上,造成学生对于就业的消极,加剧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 。
针对上述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目前状况,大部分研究者都从政府职能政策、用人单位、高校教育和学生本人这四个角度出发,提出针对这四个领域的相关建议,如制定和加强政府政策的调控、完善开拓院校就业信息和市场,或者加强对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教育等对策等 。
2、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际上,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除了对于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的分析也相对注重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
前者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英国,而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能力两分法”(适合/不适合雇佣)发展到如今对于大学生就业的行动力、主动性、互动性等就业能力范畴的讨论 。由于大学生就业本身的特殊性和不稳定性,国外相关文献再多,至今也没有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共识。
后者即对于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的研究其实在中外文献都有不少。诚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原因的分析和总结是势在必行的研究。Rumberger曾在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度的教育扩张之后,总结了美国学者们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他提出过度教育表现为应征者的能力大于岗位所需能力所造成的落差已经无法满足的个人事业期望 。在劳动需求的方面,Carnoy认为在宏观经济的环境变化下,职位数量和职位需求已经无法跟上大学生的数量增长,一旦遇上不景气的经济,大学生的雇佣数量将会更加剧烈的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