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文化产业研究催生了对文化贸易的研究。在文化产业研究中,西方学者曾长期认可葛兰西的文化理论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认为文化工业为满足大众娱乐消遣的需求而被商业力量操控丧失了艺术本质。国家机器通过相关媒体的垄断,以文化工业来牵引大众生活乃至意识世界,以“文化工业”来限制意识形态,进而成为管理国家的工具,这严重限制了文化的批判和否定精神。 43768
当前日益丰富的文化产业及贸易的实践应用现状,使得上述学派理论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其无法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后,理论学界继续丰富其自身。最值得一提的是学院派理论,尤其是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的主导下,该理论着重研究文化产品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以及文化产业的符号生产机制和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探讨文化功能,强调文化产业的两面性,并将焦点由批判转为具体研究,从正反两面客观地评判了其在抽象的意识形态、大众的社会和实际经济市场方面所起的作用。
在承接及延续上述两类学派思想的同时,美国文化产业相关理论研究积极创新,并将创新促发展作为目标,形成了应用文化产业理论,它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摒弃了有所偏颇地从精神意识形态评判或争辩大众和精英文化孰高孰低,而是宣扬“两种经济”理念,由“文化一经济”转向“经济一文化”,更体现出了对文化产业的经济内涵进行探讨的重点。该理论以研究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发展路径战略以及相关政策为主体,着重推动提升本国经济能力以及宣传推广本国文化,同时将学术理论与文化产业具体实践状况相结合,从微观层面来了解文化产品的一系列生产、运作、营销与贸易流程。
2、国内研究现状
魏雪莲(2009)在通过数据研究中国文化贸易整体竞争力,分析中国文化产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国际市场占有率小;②利润率低;③出口竞争力弱。认为只有着重加强文化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内容形式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竞争力,只有充分创新,才能为国际竞争提供不竭的动力。
朱文静、顾江(2010)认为,将1997-2008年我国文化贸易总额等相关指数与美、日等国进行比较表明,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主要有以下问题:①贸易逆差;②不合理的贸易内部结构;③相对过分集中的贸易输出地,并就此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张斌(2010)通过分析①国际贸易与国际文化贸易的比较;②国际文化贸易的内部组成;③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以及文化贸易,对比总结出我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现状中显现出的问题,同时参考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分析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建议。
曲如晓、韩丽丽(2010)认为,通过引力模型对贸易流量进行回归分析能更客观的分析科技应用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发展的重要性,并给出了肯定的结论。同时,还分析阐述了文化背景、人口规模、贸易条件及政策等重要影响因素。
杨文兰、王丽丽(2011)等学者分析研究了我国文化贸易现状,发现:①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在世界文化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小,其中主要原因是缺乏能够国际知名的明星企业和相关品牌产品,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②种类和结构单一也是影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效益的软肋之一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且这些产品常常形式重于内容,不像发达国家一样有高附加值,加之相对落后的国际营销手段以及相对狭窄的国际贸易渠道,缺少坚固的出口产品进行国际竞争的桥梁,不利于明星产品的开发和走向世界;③文化“服务”贸易的出口相比文化“产品”贸易较为滞后,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贸易逆差状态等。另外,利用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就我国长期逆差现象深入挖掘找到原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