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究现状胡建忠(2015)[2]提出要积极寻找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处置和化解不良资产的手段和方式多元化,尤其是投行方式推动企业兼并、收购和重组,持续改善经营管理。42642
郭象(2011)[3]提出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要决定最佳时机,应考虑在多种处置手段中要考虑社会性、风险性来确定最佳的处置手段。
周龙(2015)[4]提出推进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进程中AMC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积极的措施,利用新型手段来实现AMC盈利模式的转型。
李玲(2015)[5]试图建立不良形成和金融监管的博弈论,以此框架为支持,讨论贷款中信息不完全的博弈。从而运用金融稳定器和资源再分配来定位处置不良资产的基本战略方向。论文网
吴敬琏(2003)[6]提出银行的不良资产最终还需要财政承担,不支持将不良资产二次剥离,并提出要增加银行业内部管理和透明度。研究方向主要是从根源上控制不良资产的增加。
综合上述研究表明,国内外在研究如何处置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对风险的控制上,由于以上国外研究成果较早期,与我国现今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现状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参考时主要借鉴国外风险管控上的模型。我国在处置不良资产问题上也有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在各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到切入点。
2.国外研究现状
综合国外研究,因国外不存在股份制改革等状况,所以研究主要集中在了不良资产的处置上,并主要具体到不良贷款问题上。
威廉.D.米勒(2001)[7]分析DCF法存在的缺陷,提出该方法在对不良资产评估时没有理性思考,同时忽略了不良资产可回收的特性。
Steven L.Schwarce (2003)[8]研究ABS的法律标准,提出了“破产隔离”在ABS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不良ABS的基本原理和基础资金的特点,还有在不良ABS中的税务问题。
Jonh H.Green(1999)[9]的研究表明:欧洲银行运用“好银行”、“坏银行”这一创新性模式,同时也创建了各种类型的资产管理公司,主要分为国有和银行内部的资产管理公司。运用法律,来强制规定将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报表数据进行隔离,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对不良资产进行清收,从而减少政府财政上的压力。从实践表明,该种模式是较为成功的模式。
Lakshman Alles (2001)[10]其研究针对我国国情,对商行不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运用了实证分析法和建立模型等方法。
James J.Bonin(2012)[11]分析我国商行和AMC之间的关系,得出我国传统的解决不良资产的模型已无法解决现存问题。中国主要存在这历史遗留问题,即政企不分的弊病,银行的盈亏主要由政府包揽,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国有银行的商业改革是历史必然。他提出可以将银行不良资产及其他存款一起捆绑转卖给资产管理公司,但这个措施在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上基本没有操作的可能。
Tohnny P.Chen(2008)[12]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后,不良资产ABS的现状,将美国现状与其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不良资产ABS现状进行综合对比,从而在比较中的出适合中国的途径。
考虑我国现今国情,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对不良资产的评估技术进行完善,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资产评估模型,成为中国金融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吉恒、宋丹丹、张立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处置思考罗克关 [J].《商业研究》,2006,18期:p159
[2]胡建忠.新形势下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特点及处置模型研究[J].山东经济,2009第1期:01-00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