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性采访的基本概念
(一)隐性采访的含义
最近几年,新闻媒体的隐性采访报道越来越普遍。许多报纸上都开设了以社会调查或深度新闻为主题的专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记者以各种身份深入事件现场的惊奇故事。许多电视节目也设立了与暗访相关的栏目。摇晃的镜头、模糊不清的画面都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理。一些媒体也因通过暗访手段成功地揭露了社会问题而深受公众和行业的尊敬,如新华社的《中国往事》、南方都市报的《深度周刊》以及新快报的《新深度》等。但是随着隐性采访数量的庞大化、手段的多样化、使用频率的密度化、并对我们的生活介入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凸显。其中,由隐性采访所引发的各种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其实在中国隐性采访最早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2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中国电视界首次隐性采访报道案件“河北省天极县假药市场的暗访”。 虽然隐性采访在业界中出现的比较早,但对隐性采访的含义一直并没有统一的定论。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定义隐性采访为“记者隐藏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顾理平教授曾提出“隐性采访指新闻记者隐去记者身份而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采访方法”。 而今天新闻界大多称隐性采访为“秘密采访”即我们所说的暗访,它是相对于显性采访采访而言的,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方式隐瞒记者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揭露的新闻素材采访形式。
(二)隐性采访的特点
隐性采访至今存在并且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应用,它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必然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有些时候显性采访不易得到的新闻事实,通过隐性采访能轻易的获得。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分析隐性采访的显著特点。
首先,隐蔽性。记者通过隐藏自己的身份,运用隐秘的手段达到不为采访者知晓的采访目的,这是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最显著的不同之处。他不会公开自己的身份,有的时候甚至会拟定很多身份与被访对象进行交流。很多人在面对镜头时不敢说出自己的心声。而通过隐性采访,记者不公开自己的身份,当事人能够畅所欲言,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虽然带有一定的欺骗性,但是有些时候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在某些情况也是需要记者隐藏自己的身份的。
其次,风险性。记者本身就是一份高风险的职业,特别是隐性采访的记者。因隐性采访的目的多是揭露社会黑暗,打击违法犯罪,如南京冠生园月饼,纸陷包子事件,这些都是很成功的隐性采访案件。如果记者没有一种风险意识,一旦当事人发现记者记录了不该记录的事实,后果将非常严重甚至将会对记者产生生命的威胁。所以记者在案发现场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否则一个小小的疏忽和漏洞都会产生血的代价。
再次,真实性。对于新闻事实的采集来说,通过隐性采访获得的新闻信息也会更加周密详尽些。对于社会中值得颂扬的事件,能使用显性采访的大多使用显性采访。但对于社会的阴暗面被故意隐藏的新闻案件,显性采访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恰恰相反,隐性采访能够深入事件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挖掘出传统采访方式不易取得的事件背后的真相,从而起到更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最后,限定性。并不是任何事件都可以用隐性采访,隐性采访只是一种特殊的采访手段。他经常出现在一些记录社会黑暗的批评性报道中,因采访对象不配合不合作的条件下不得已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手段,只有在用尽了所有常规毫无争议的手段之后依然没有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才可以使用的。但什么样的事件是用毫无争议的手段而完成的,是合理合法的,这也是很难判定的问题。正因为隐性采访的这些限定性,只能用在特殊的案件中,所以它的使用一直处于矛盾之中。是否合理了就一定合法,是否为了获取真相可以肆无忌惮的采取任何手段呢?
- 上一篇:电视民生新闻的媚俗化研究+文献综述
- 下一篇: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研究
-
-
-
-
-
-
-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