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艳、陈奇(2010)通过对前人学者有关资料的整理,将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文化风险归类为四大类,即精神文化风险、 行为文化风险、 制度文化风险和物质文化风险。并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这些因素进行定量化处理,构建了独特的评价体系。
其设计的文化风险识别机制为:风险因素收集—风险因素分析—建立指标体系—风险评价—关键风险确定。该评价模型不仅可以知道企业所面临的文化风险的等级,还能确定该企业面临的关键文化风险。但模型中的各单因素权重却需要个行业专家通过德尔菲法等专业方法才能确定,模型离通用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王小燕、陈晓春(2011)从低碳视角出发,对跨国经营企业在实现低碳发展目标中可能遇到的文化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总结出文化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低碳视角的跨国经营企业文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低碳理念下的跨国经营企业文化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张辰韬(2013)提出由于外部的文化风险和不同企业间的文化差异与企业组织内部的结构变动存在相互关系,因此文化风险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着显著影响。通过建立文化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机制来提出企业在国际化运作的过程中抵御文化风险的策略建议。他梳理地整体思路是:从宏观及微观的层面进行综合调节。宏观层面主要是措施是政府要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来保护企业,并加大与其它国际之间的经济合作为我国企业提供机会和信息;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该行业的动态信息外,也应当为企业的并购提供有用的信息;企业自身应当做好并购前的文化审查,制定相应的文化风险应对机制等。微观层面则由管理者和员工构成,其自身应当具备跨文化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
2.3企业文化整合的相关研究
唐炎钊、张丽明(2010)将商业文化引入到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文化整合研究中,构建了“四层面因素”模型。该模型主要探讨我国企业在民族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化以及文化整合措施层面与西方国家企业的差异以及对文化整合效果的影响,并运用文化的三层次理论进行细化分析、归纳和总结。
唐炎钊、柳娟(2010)从企业文化整合的视角建立了多阶段动态选择模型,相较于传统的四种整合模型,该模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动态性,且更适合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历史不长、企业文化发展不成熟等国情。该模型以中方并购企业愿意吸纳被并购方文化的程度为X轴,以外方被并购企业愿意吸纳中方文化的程度为Y轴,而Z轴为文化整合阶段。影响X轴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文化吸引力和自身文化认同度。并购企业文化吸引力越强,被并购方越容易接受;被并购方原有企业文化越强,被并购方越不能接受并购方文化。影响Y轴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文化宽容度和战略相关性。且并购企业吸纳对方文化的意愿程度与战略相关程度和多元化宽容度呈正相关。Z轴则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文化整合分成四个阶段,分别为学习、磨合、适应和变革。
该模型共有九种模式,即自主模式(出现在并购双方吸纳对方文化愿意程度较低的早期阶段,该阶段因为文化差异的要素较多,且要素之间相互排斥)、移植模式(将并购方的企业文化体系移植到被并购方,此时较少考虑被并购方的企业文化)、同化/反向同化模式(在同化模式中,被并购方抛弃了自己的企业文化,而对并购企业的文化全部收纳,该模式比移植模式的程度更深,移植模式还会考虑被并购企业的文化;反之,则为反向同化模式)、引进学习模式(由于企业文化源于国外,实践于国外,所以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相较于我国更为成熟。建议中方企业学习被并购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暂时不对其进行改造)、相互吸收模式(并购双方均对对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共同进步)、融合1/融合2模式(经过双方一定时间的相处后,并购双方愿意吸纳对方文化的程度增加,两种文化经过相互渗透、碰撞、融合后形成新文化)、创新模式(即在融合1/融合2模式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企业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凝聚双方共同的价值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