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行为也就是行动者做出该行为本身没有明显好处,但对于他人甚至社会带来益处的一系列行为。一般的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下面是笔者对于国内外亲社会行为研究进行的整理。36562
(一)国外研究现状
1、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1972年,美国学者Weisberg在《社会积极形式考察》的书中指出,亲社会行为是和侵犯、攻击等各种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共同目标就是给他人、社会带来好处。
此后,相关领域的很多学者都根据自己的研究视角和兴趣提出了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各种定义各不相同、五花八门,但从根本上来说差别只有一点,是否考虑行为者的动机。
90年代,国外学者Krebs等人对各种定义博采众长,以行为连续体的概念来对亲社会行为进行定义,其定义是亲社会行为是一个行为的连续体,一端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行为朝向,另一端是他人利益的最大化朝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就在两端中的任意一点。 论文网
2、亲社会行为的内容文度
Mussen指出亲社会行为应具体包括:助人、慷慨、分享等一些对他人、社会有益的行为。Rushton对其内容文度进行了补充说明,认为亲社会行为还包括合作、安慰、关心他人、尊敬他人、礼貌等一系列其他的行为。
3、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外部影响
尤•布朗芬布伦纳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中认为,环境对于个人行为和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具体论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中,他指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这四个子系统。
(2)内在影响
Holloway的社会观模式中说明,积极的心境使人产生积极的社会认知,从而让个体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合作,从而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但是该理论并没有说明积极的心境是如何产生的,同时也并没说明这种积极的社会认知到底是指向谁?
为了补充和说明,Rosenhan等人提出了注意焦点理论。该理论认为,当积极的事件发生在个体自己的身上,个体才会产生积极的心境,这时候如果个体将注意指向他人,就会在比较中产生优越感,从而增加个体的助人行为。但是如果这种积极事件是发生在他人身上,个体则会产生嫉妒等消极的社会认知,从而产生消极的心境,这种情况下助人行为不增反减。
(二)国内研究现状
1、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张庆鹏、寇彧认为,传统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较多地强调亲社会行为对帮助的他人的意义,而现在研究者更加重视亲社会行为对双方的意义,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不仅能对行为接受者产生有效的影响,同时对于助人者自己也是有好处的,亲社会行为不再是牺牲自己奉献他人的行为,也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比如社交性行为就是有助于增强双方的关系,不仅帮助他人也有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2、亲社会行为的内容文度
乐国安、李文姣认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原型由四个文度构成,分别是遵规与公益性亲社会行为、利他性亲社会行为、关系性亲社会行为和特质性亲社会行为。
寇彧在如何评价青少年群体中的亲社会行为中指出,亲社会行为至少要有高社会称许性、社会互动性、自利性、利他性和互惠性这些特征。
3、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外部影响
邓婕、杨淑萍在中学生利他行为稀缺的道德教育反思中指出,有些学生在不正常的学业竞争压力下,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和分享学习经验,欠缺合作精神;还有些中学生对他人冷漠,在公交车上对于应该给予帮助的老人和孕妇,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不对老人、孕妇施以援手。
- 上一篇:利率决定理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下一篇:利率市场化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
-
-
-
-
-
-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