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青春期体验”、“后喻文化”
上世纪50年代Margaret Mead提出了“青春期体验”的普遍性问题,,其一方面寻找青少年流行文化中青年群体共有的东西,一方面寻找因年龄、性别和种族而产生的文化差异性。另外从代际关系的角度对文化进行分类, 提出了著名的 “前喻文化”、“后喻文化”和“互 / 同 / 并喻文化”的概念。从“后喻文化”的角度来看青少年文化的产生, 正是在大的文化变革时代文化传递出现断裂和跳跃之际, 超国界的文化汇流的一种表现。
以上国外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和人类学两个角度出发,社会学突出了青少年在该文化中的被动地位,而人类学强调了青少年在该文化中的主动地位。这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影响了之后学者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思考角度,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创新。
3.3 国内青少年流行文化研究相关理论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会议强调大众媒体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引发全球研究青少年文化的热潮。对中国来说,这一领域的研究必定以港台为开始,他们的研究一方面建立在引进国外已有研究理论基础上,灵活运用他人先进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就是在本土化情景下开拓创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的方式也是以温和为主,减少批判。
与国外学者研究的情形类似,中国的研究是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香港学界多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研究, 强调对文化身份的思考, 在整体研究规模上表现出强劲态势。而台湾学界就多从教育学角度切入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研究。强调从纷繁复杂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和标新立异的行为方式中找寻与教育学相关的线索。大陆是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研究最晚的,大约从90年代开始,大部分依托于社会学的支持,而社会学本身在大陆也出于发展阶段,因而成果甚微。就“中国青年研究网”上呈现出来的对青少年流行文化做的研究基本上偏向于宏观研究,政府介入的比较多,而社工介入的个案、小组工作则不多,或者说是权威性的、价值含量大的不多。
由于国内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研究起步晚,相关理论证据不是很充分,而国外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且各学科的理论研究颇深,但考虑到我所研究的中国大陆的青少年流行文化背景差异,对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也只能做一个简要的参考。因而,我会在下文中完全运用社会学中的功能论、互动论、冲突论来阐释青少年流行文化形成背景与价值,以便读者能对比了解国内外学者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研究,这也是一种理论研究上的延伸或拓展。
参考文献
[1] Paula Allen-Meares/著 李建英 范志海/译.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3 第1版,p22
[2] 田方萌 杨长征.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 [J].中国青年研究, 2003.2, p9
[3] 孙宁.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研究*[N].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 2010.11(第8卷第11期)
[4] 李和平, 刘开源.青少年流行文化对商业运作的启示 [J].商场现代化.2006年10月(上旬刊), 第481期:p41
[5] 陆玉林.什么是“青少年流行文化” [J].中国青年研究.2003.02, p4
[6] 尚小兰.浅谈青少年流行文化 [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11, p192
[7] 刘冬冬.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N].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2, 第27卷 第1期:p134
[8] 宋林飞。现代社会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p8
- 上一篇:注塑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下一篇:劳务输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及研究现状
-
-
-
-
-
-
-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