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2、心理学视角。考虑到前人在此问题上的研究较少采用实证方法,毕鸿燕等人在对129名团伙犯罪成员进行SCL测试的基础上,得出团伙犯罪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其各项精神指标明显高于常人[14]。黄小英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解释“90”后青少年的团伙犯罪现象。以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为切入点来诠释青少年形成团伙犯罪的心理机制[15]。马慧在看到前人研究空缺的基础上,以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5对青少年时期所面临的矛盾,然后具体从每一对矛盾展开,说明这些矛盾的解决不当有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结成团伙走向犯罪[16]。马慧等人以心理学中的人格、人际信任为出发点,通过对107名实验对象的问卷调查,用其得出的统计结果来证明团伙青少年犯罪和其人格的关系[17]。    
    3、文化学视角。汪力和李高峰则试图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解释未成年人犯罪团伙的形成和文系机制。该学者认为,是哥们义气这样一种潜在的社会习俗在起着关键的作用。这种哥们义气是他们的精神枢纽,是吸引他们的归属感[18]。
    研究评述
    以上著作或文献,从理论视角来看,囊括了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从研究的方法来看,也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齐头并进,有基于大规模的城市帮伙所得出的结论,也有对某个青少年团伙的跟踪调查,更有学者从精神病学的角度来探讨被试和非团伙青少年在精神症状上的差别。可以说做到了从各个角度来探讨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原因,为接下来的研究开展准备了大致的背景框架。
    参考文献
    [1] 中顾法律网http://news。9ask。cn/xsbh/fzlx/qsnfz/201104/1146085。shtml
    [2] 李明琪。 西方犯罪学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 177-179。
    [3] 李明琪。 西方犯罪学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 179-182。
    [4] 李明琪。 西方犯罪学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 187-193。
    [5] 李明琪。 西方犯罪学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 210-214。
    [6] 李明琪。 西方犯罪学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 235-239。
    [7] Icli T G, Çoban S。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family and delinquent peers on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Turkey[J]。 Advances in Applied Sociology, 2012, 2(01): 66。
    [8] Thornberry T P, Burch J H。 Gang Members and Delinquent Behavior[J]。 Juvenile Justice Bulletin, 1997。
    [9] Curry G D, Decker S H, Egley Jr A。 Gang involvement and delinquency in a middle school population[J]。 Justice Quarterly, 2002, 19(2): 275-292。
    [10] Hill K G, Howell J C, Hawkins J D, et al。 Childhood risk factors for adolescent gang membership: Results from the Seattle Social Development Project[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rime and Delinquency, 1999, 36(3): 300-322。
    [11] LEE Y, DO T。 A MODELING PERSPECTIVE OF JUVENILE CRIMES[J]。
    [12] 黄勇。 标签理论与青少年犯罪团伙的形成[J]。 理论界, 2009 (10): 167-168。
    [13] 王宏亮。 社会学视域下的青少年团伙犯罪[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6, 5: 017。
    [14] 毕鸿燕, 于海霞, 张亚峰, 等。 团伙犯罪者的构成及精神症状分析——SCL-90 测试结果[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2 (6): 23-25。
    [15] 黄小英。 论 “90 后” 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机制[J]。 辽宁警专学报, 2009 (1): 59-61。
    [16] 马慧。 透析未成年人犯罪中团伙现象的成因 [J][J]。 前沿, 2010, 9: 016。
    [17] 马慧, 王曼, 李秀影。 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 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对照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21(5): 443-446。
  1. 上一篇: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2. 下一篇:邻避冲突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1. 移民青少年二代的越轨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2. 增权理论残疾青少年文献综述

  3. 家庭教育的缺失与青少年...

  4. 青少年足球技术训练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5.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6.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7. 经济犯罪中的死刑废除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8.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9.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0.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1.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2.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3.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4.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5.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6.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7.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