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职业适应
职业适应的概念较为复杂,且它涵盖的内容相对较为宽泛,一般包括心理适应、环境适应、职业技能适应、工作方式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生理适应等。它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通过胜任职业角色来实现,表现为个体对工作任务、工作环境的适应过程和人与职业相互协调的过程,是人与职业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过程。
2.2 国内学者的研究
相比国外,国内学者的研究略显贫乏,大多是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新任教师的研究,且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大多研究主要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或是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出发的,他们把教师局限在学校的小环境中,而忽视了社会的大系统,忽视了教师能否适应环境对教师自身发展的影响,缺少了个人角度对于新任教师的思考,且鲜有对新任教师群体深入的研究,这也是我国此领域研究的空白。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戴锐认为新任教师职业适应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1、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信念缺失;2、角色转换迟滞;3、从业能力不足;4、缺乏协调的职业关系;5、与学生缺乏感情沟通和思想交流;6、与其他教师(包括领导及其他职工)缺乏团结协作精神;7、与学生家长关系不协调;8、对于学校、社区环境及与学校相关的社会各方面,新教师的不满和抱怨颇多。
北京钟祖荣等人从最能反映教师成长变化的两个指标(教师的素质和工作成绩)这一基点出发,认为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结束时的教师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北京教育学院邵宝祥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在研究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对新任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教育实践尽快完成理论与实际的初步结合。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和技巧,使自己适应课堂教学工作的基本需要。这时教师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二是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