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14年参加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经纪人、体育师资和为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服务的志愿人员。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奥运会、全运会、省运会相关论文近20篇以及学术论著10余部,并借鉴中国期刊网相关论文15篇左右,深入的了解目前关于省运会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并从中归纳整理出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设计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为了了解备战2014年第十八届江苏省运动会的人力资源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遵循问卷设计的原则、通过专家指导,设计调查问卷,同时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走访或电话采访有关体育部领导、教练员、运动员获得真实、准确的资料。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Office Excel2003系统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调查研究的内在规律,为论文研究奠定科学依据和基础。
2.2.4 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类比等思维方式,对为2014年淮安市参加第十八届省运会的体育人力资源进行总结和归纳,对个性问题进行客观、有效地分析,最后为本次调查研究提供良好的建议和对策。
3 结果与分析
3.1运动员情况
据统计,目前淮安市竞技体育的备战训练人员从2009年的730人增加到2014年的968人,增加了238人(约增加了32.6%),虽然人数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其分布与自然区域人口仍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从我国如今实行的“三级训练网络”的结构来看,我市一线与三线的运动员相对二线运动员来说较少,而二线运动员相对较多一点,一、二、三线运动员的配置相对处于失衡状态(见表1)。我市现有省运会项目专业运动员有1600多人,专业的教练员137人,已报名参加2014年十八届省运会年龄要求的运动员约有980人,但有几个项目全市也只有几个人。我市学生在校参加各项传统体育项目训练有2800多人,但大部分受训学生的运动水平并不高,“尖子”队员更是少数,并且“尖子”生主要集中在游泳这个项目上,而我市优势项目游泳、举重、柔道、散打和跳水等几乎没有学校开展。由调查可知,64.3%的家长怕体育训练会耽误孩子的时间,影响孩子的文化成绩从而而不愿意孩子进行体育训练。目前淮安市人们对竞技体育的认识不够,体育人才市场还有待完善,体育后备人才交流的渠还不够通畅,这些都将对培养参加2014年江苏省十八届运会的高水平运动员产生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这也可能会使我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出现危机。为此,淮安市探索出了具有淮安特色的“名校办名队”的体教结合新的运动人才机制,把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普通教学序列,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专业教练,来培养体育竞技人才、提升运动员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