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现代社会中,每时每刻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工业及生活污水,污染着人类生存环境。水体极易被易于氧化的有机物污染,水中所含溶解氧减少,当氧化作用进行的很快,而水源又不能从空气中吸收充足的氧时,水中的溶解氧不断减少, 甚至接近于零,此时厌氧菌繁殖活跃,有机物发生腐败使水体变臭,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危害人类社会。因此有效地控制水资源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内外的科学工作者历经一个多世纪的辛勤探索,找到了目前通用的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水质指标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等。
      生物化学需氧量是以生物学的观点,以尽量模仿与使用情况相近的条件下,估计有氧存在时,微生物利用有机废料增殖和呼吸所耗去的氧量,间接地表示有机物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强度”。1898年英国皇家污水处理委员会报道和采纳了这个概念,并把BOD用于河水污染程度的度量。
      污水生化治理是规模最大的微生物发酵工程,能有效地分解各种有毒排放物及水体中的可生化物质, 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生化需氧量(BOD)是一种环境监测指标,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主要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一般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水体就处于污染状态。BOD才是有关环保的指标。通常情况下是指水样充满完全密闭的溶解氧瓶中,在20℃的暗处培养5天,分别测定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由培养前后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之差,计算每升样品消耗的溶解氧量,以BOD5形式表示。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我国BOD5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稀释接种法、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活性污泥曝气降解法。其中,稀释接种法为我国目前BOD5通用标准监测方法,测压法(又称连续耗氧量–呼吸计量法)是近年来新兴BOD测量法,在我国应用不普遍且未列入国标。
      生化需氧量是水质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项目, BOD5能准确地反映出有机物的含量,但它的测量周期长,单样测定需要五天的时间。对于一些应急检测,不能及时提供数据;另外从样品的采集、样品的监测到样品的培养,所受影响的因素较多,某一环节处理不好,都会产生误差。有试验了一种BOD的快速测定法。该方法采用微生物电极法,使测定 过程简便快速、测量周期短、单样测定只需1小时。它适用于各类地表水、生活 污水、部分工业废水的BOD检测。
    1.2 研究意义与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化,水中生化需氧量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有必要在国家和国际水平上加强立法,强化法律的国际认同和实施,以约束从事检测生化需氧量工作的人们,高度重视生化需氧量偏高对环境的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管理力度的同时,水中生化需氧量检测分析的探索和研究需要有新的开拓和发展。
      生化需氧量说明水中有机物出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加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生活污水和制糖、食品、造纸、纤文等工业废水中的碳氢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均为有机污染物,可经好气菌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由于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故亦称需氧污染物质。若这类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过多,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同时,有机物又通过水中厌氧菌的分解引起腐败现象,产生甲烷、硫化氢、硫醇和氨等恶臭气体,使水体变质发臭。
  1. 上一篇:模拟湖泊生态系统的设计及蓝藻控制技术研究
  2. 下一篇:木质素生物降解工艺研究
  1. NO.555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2. 石墨毡电极的改性及其在...

  3. 旋转挂片法具有抗菌性能的缓蚀阻垢剂开发

  4. 不同提取方法提取酵母RNA的比较

  5. 酶法合成头孢羟克洛的工艺研究

  6. 福林酚法测定羧苄西林钠含量的研究

  7. 一次平衡法研究水稻土中...

  8.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9.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0.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1.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2.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3.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4.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5.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6.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7.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