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多为伤害别人或是争抢别人的物品,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冲突则是一种双方互动的行为。
1.3.4 小班幼儿同伴冲突
小班幼儿在和同伴相处时经常会发生矛盾,产生分歧。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与同伴间更易发生冲突,因此应予以重视。
1.4 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同伴冲突问题国外与我国都有研究。对于国外的研究,80年代初和中期,C.U.Shantz、D.Hay、N.gisenberg等人对儿童冲突的性质、主题、持续时间、冲突与儿童社交地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1]。斯皮瓦克等研究了儿童的冲突认知与适应行为的关系[2]。伊来亚斯等通过研究,认识到儿童依据问题情境所设想出的达到目标的策略以及消除障碍的适当方法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关[3]。
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我国从冲突行为的心理反应和教师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孙华平与张文新从心理反应角度,论述了该行为的价值。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处理,黄蕙兰认为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观念中“好孩子”的旧思想,在头脑中形成新时代幼儿的形象。
总的来说,对于幼儿同伴冲突问题的研究,国外比国内研究的要早、要广。相比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对于幼儿同伴冲突问题的研究还不全面,这反映了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多样的。但不管怎样,幼儿同伴冲突的相关问题应被足够重视,鉴于文化发展及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国外的研究理论,我们要取其精华,找出适合我国的关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应对策略。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 研究对象的选择
因研究者在淮安市某幼儿园小班实习,故直接选择了本班教师、幼儿及本园的园长作为观察研究对象,这保证了观察过程的流畅性与观察结果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