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课堂教学
2.1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化学知识
科学知识在构成科学素养的要素中起着基础作用,这也是今后学生从事科学工作或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在中学阶段化学课程教与学的活动中,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的基本专业知识,为学生培养化学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就中学化学教学体系而言,中学基础化学知识,包括化学专业知识和化学史知识,其中化学专业知识主要包含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
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化学知识。而要想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首先就需要教师制订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对教师以及学生教学活动的开展学起着先决作用,一个完善的教学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要素,中学化学教师在每个课程的开始之前都有必要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的教学环境制订相应合理完善的教学目标。在为课堂教学制订好教学目标后,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还需要在课前花足够的时间去钻研分析教材、理清教学及授课的思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逻辑严密、过渡自然,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思索学习。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进一步的要求。因此,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当依据新课标和大纲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科学发展,帮助学生掌握为适应将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方法,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化学史知识也是中学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实施化学教学具有多重好处。采用化学史教育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化学专业相关成果与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相联系,比如化学史或化学知识的背景资料、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艰辛历程等等,在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实际教学中也间接向学生进行了唯物史观的教育以及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2.2 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
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既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趣性、全体性、全面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探究和发现,以激励学生在充满神奇与奥秘的化学知识海洋中不断追寻,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2]。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实验取证、结论分析、归纳反思、交流讨论等都是科学方法的重要组成要素,这些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探究中,学生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索因、分析、综合等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3]。通过探究、合作、对话、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悟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3]。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时,一定要遵循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有序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递进引导教学,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真正掌握到科学有序的学习要领。
2.3 化学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