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Gamarra等[20]用三种方法(不同变量水热法、微乳液法,沉淀法)制备了特殊形态的CeO2载体(纳米立方体、纳米棒和纳米微球)并负载CuO制备了一系列纳米结构的 CuO/CeO2催化剂,随后考察了它们在富H2气氛下的CO选择性催化氧化活性。催化剂用XRD, Raman, SBET, HREM, XPS, TPR和EP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以建立催化剂的结构特性模型。CO催化氧化反应与暴露在不同CeO2载体上的分散的CuO的结构有很大关系。负载在纳米立方体上的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被认为是CuO与CeO2(1 0 0)表面的强相互作用引起的。
刘源等[21]将铜负载在CeO2气凝胶上( Cu/Ce-A),并与负载在CeO2干凝胶上所制备的催化剂( Cu/Ce-X) 进行了催化活性比较。研究发现Cu/Ce-A的活性要高于Cu/Ce-X,当w(CuO) < 12%的时候,反应点火温度和CO完全转化温度随着铜含量的升高而降低;条件反之时,多出来的CuO对催化活性并没有什么贡献。研究还发现,想要提高催化剂的活性,还可以通过对Cu/Ce-A提高到适当的焙烧温度,这样可以使CuO达到比较高度的分散适。Liu等[22]得到了与之类似的结果:少量铜就可以明显将CeO2的催化活性提高几个数量级,而多余的铜( Cu/( Cu+Ce)>0.05)则降低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当焙烧温度超过800℃时,CeO2载体粒度增大,表面氧物种丧失及铜物种团聚,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
黄唯平等[23,24] 采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solvated metal atom impregnation,SMAI) 制备了Cu/CeO2和CuO/CeO2催化剂,并与一般浸渍法(conventional impregnation,CI) 制备的Cu/CeO2及CuO/CeO2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催化CO氧化性能比较。研究发现,SMAI 法制备的Cu/CeO2催化剂中Cu几乎全部为单质态,其粒度也要小于相同Cu负载量用CI法制备的Cu/CeO2催化剂中的Cu的粒度,催化活性也较高。SMAI法制备的CuO/CeO2催化剂要比CI法制备CuO/CeO2催化剂粒度小,更容易被还原,催化活性较高。
张文丽等[25]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尺寸的CuO,然后采用微乳液法或浸渍法将CeO2负载在CuO上制备逆负载的CeO2/CuO催化剂。分别使用了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衍射、CO氧化活性测试和比表面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研究发现,CeO2和CuO颗粒的尺寸能够直接影响到CeO2/CuO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想要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可以使用更大颗粒的载体,小颗粒的氧化铈负载在大颗粒的氧化铜上,可以产生更多两相接触界面,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吴等[26]用改进的浸渍法制备了CuO/CeO2催化剂,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O2等体积浸渍[Cu(NH3)4]2+溶液,并与传统的浸渍法作比较。制得的催化剂用XRD, H2-TPR, CO-TP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uO负载量和反应气中的H2O和CO2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更好,Cu含量为10%的催化剂在CO催化氧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反应气中含有10% H2O和15% CO2的长时间催化剂稳定性测试中,在140-150℃下,CO完全转化可保持1600个小时,并保持85–75% 的CO2选择性。通过分析可知:CuO/CeO2催化剂的高催化氧化活性和与CeO2载体具有强烈相互作用的高度分散的CuO物种有很大的关系。
- 上一篇:防皲裂护手霜的功效评价和加香研究
- 下一篇:松节油的微胶囊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
-
-
-
-
-
-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