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结论 45
致谢 46
本科期间研究成果 47
参考文献 48
1.1 发光材料
当某种物质受到射线、高能粒子、电子束、外电场等激发后,物质将处于激发态,会通过光或热的形式释放出来能量。如果这部分的能量是位于可见、紫外或是近红外的电磁辐射,此过程称之为发光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将受外界激发而发光的固体称为发光材料。它们可以以粉末、薄膜、单晶或非晶体等形态来使用,主要组分是稀土金属的化合物和半导体材料,与有色金属有着密切关系[1]。
1.1.1 发光材料的分类
传统发光材料可分为两种:自发光型和蓄光型。自发光型荧光剂自身携带的微量放射性物质,能够释放射线激发荧光剂发光。而蓄光型荧光剂则几乎不含有放射性物质,但需要提前吸收并储备足够强度的外界光照,电子本身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并储存起来。当周边环境黑暗时,荧光剂再逐渐释放吸收来的能量,此时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荧光剂开始发光。由于蓄光型荧光剂自身不携带射线激发材料,所以它的余辉不如自发光型持久[2]。
科研人员提出、发展和完善各种发光理论,与此同时开发和应用多种发光材料,特别是固体发光材料,它已在照明、传感、成像、显示、医学诊断以及生物标记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固体发光材料可分为无机发光材料和有机发光材料两大类。
(1) 无机材料
有代表性的无机荧光材料有稀土离子发光及稀土荧光材料,其优点是高转换率,强吸收能力,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且稀土配合物中心离子的窄带发射有利于全色显示。由于稀土离子具有丰富的能级和4f电子跃迁特性,使稀土成为发光的宝库,为信息通讯等高科技领域提供了性能卓越的发光材料。到21世纪初,常见无机荧光材料是以碱土金属的硫化物(如 ZnS、CaS)、铝酸盐(SrAl2O4, CaAl2O4, BaAl2O4)等作为发光基体,以镧系元素[铕(Eu) 、铒(Er) 、钐( Sm) 、钕(Nd)等] 作为活化剂和共活化剂。
制备无机荧光体的传统方法是高温固相法,但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新的方法已经出现,克服经典合成方法所固有的缺陷,提高了发光材料性能,如燃烧法、水热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波法等。
(2) 有机材料
在发光材料领域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有机材料的研究,这是由于有机化合物繁多的种类,丰富的色彩,高的色纯度,良好的可调性,分子设计相对灵活。根据有机发光材料不同的分子结构,可分为:(1) 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2) 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3) 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这些发光材料在发光机理、物理化学性能和应用上都有各自的特色。
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品种繁多,它们大多含有共轭杂环及各种生色团,结构易于调整,通过引入烯键、苯环等不饱和基团和各种生色团以调整其共轭长度,从而使这些化合物光电性质出现改变。如恶二唑及其衍生物,三唑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衍生物,罗丹明及其衍生物,1,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三苯胺类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卟啉类化合物,咔唑、吡嗪、噻唑类衍生物,苝类衍生物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器件、光化学传感器、DNA诊断、荧光增白剂、荧光涂料、激光染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ELD)等方面。然而小分子发光材料容易发生固态荧光猝灭现象,普通方法掺杂制成的器件又容易聚集结晶,从而降低装置的寿命。因此许多的科研人员一方面致力于研究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另一方面探寻发光性能更佳的材料,高分子发光材料就顺势诞生了。